靈核網發布顯示,2011年至2015年,我國啤酒進口量從6.41萬噸增長到53.83萬噸,進口額從0.91億美元增長到5.75億美元。5年間進口量增長8.4倍,進口額增長6.3倍。今年1至9月,進口啤酒總量達到51.29萬千升,接近去年全年總量。
進口啤酒的迅猛增長,攪動了“一池春水”。業內人士指出,由于進口啤酒單品價值相對較高,目前已基本占據中高端啤酒市場。“進口啤酒逐步占據了中國啤酒行業金字塔的‘塔尖’。隨著消費者的增多,進口啤酒的體量和品牌越來越多,已開始向‘塔腰’滲透。”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認為,這對國內啤酒企業是個不容忽視的挑戰。
靈核網分析人士指出,進口啤酒之所以表現如此搶眼,很大的一個原因在于基數小所以增速快,但進口啤酒的整體占比依舊不高,僅占百分之一多點。而且,進口啤酒主要搶占的是北上廣深等高消費城市的嘗鮮消費人群,并在大賣場和電商渠道表現突出,這些渠道比較容易吸引眼球,容易使人產生占有率很高的誤解。相比其他成熟的啤酒市場,我國進口啤酒的比例還是很低的。
啤酒具有兩大屬性,即有限創造性和極致新鮮化。啤酒創新的前提是保證食品安全,而不能隨意發揮。此外,啤酒品質的高低首先取決于產品的新鮮度,為了最大化保證啤酒的新鮮,啤酒廠商往往按照屬地化銷售的原則來經營。當前,我國啤酒產業的整體布局已經基本完成,但產品創新性仍有待進一步提升。現在的啤酒消費正在從‘喝飽’向‘喝好’轉變,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使得一些消費者對進口啤酒創造性的追求,勝過了對其新鮮度的要求。
進口啤酒的品質一定比國產啤酒好嗎?啤酒進入中國雖然已有100多年,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消費文化,很容易被國外的啤酒文化輸入和侵蝕。事實上,啤酒的生產工藝是世界通暢型的,中國啤酒業作為輸入型行業,加工設備和裝備水平甚至比很多發達國家都要先進。此外,我國的啤酒消費以社交分享型為主,產品因此也以淡爽型啤酒為主,濃醇型啤酒作為細分市場,應用相對較少,但這并不代表中國啤酒企業生產不了,只是目前需求還沒有想象中的大而已。
2014年我國啤酒進口數量與金額增速分別達到頂峰后,2015年開始下滑,2016年上半年增速進一步放緩。進口啤酒均價不斷下降,國產啤酒均價穩中有升,反映出國內消費者面對進口啤酒的理性程度不斷提高,預計未來進口啤酒市場占有率難以超過5%。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
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進入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