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玉米政策改革第一年,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短期來看市場波動趨于頻繁、風險加重,但遠期看利于扭轉行業供需失衡矛盾,也利于上下游健康發展。
玉米進口數量下降
靈核網了解到,2016年是玉米改革之年,也是玉米行業轉折之年。過去8年,在臨儲收購政策支持下,我國玉米產量穩步提升,農民種植收益同步增長,但也引發庫存高企、進口激增等諸多矛盾。
據統計,目前我國玉米庫存高達2.4億噸以上,庫存消費比上升到130%以上,供需失衡壓力居三大主糧首位。3月份國家宣布取消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實施“市場化收購、價補分離”,此外,大刀闊斧地調減“鐮刀灣”玉米種植面積3000萬畝以上,玉米政策改革向縱深化全面展開。
據靈核網發布顯示,“伴隨政策改革進行,玉米行業出現諸多變化:
一、2016年新季玉米產量21955.4萬噸,種植面積551395.5萬畝,同比下降0.28%和0.84%,利于減緩供需矛盾。
二、政策干預下降,市場波動真實反映供求變化,利于市場主體調節生產和采購。國內玉米價格回調20%以上,利于下游養殖、深加工等行業景氣恢復。
三、東北玉米從“入庫”轉向“入關”,市場格局重新洗牌。市場北貨南運貿易量加大,購銷活躍度增強。
四、玉米內外盤價差縮窄,進口數量下降。1~10月份玉米進口不足300萬噸,同比下降逾3成,國產玉米競爭優勢在提升。2016年是玉米政策改革第一年,雖然短期來看市場波動趨于頻繁、風險加重,但遠期看利于扭轉行業供需失衡矛盾,也利于上下游健康發展等。
華北玉米市場價格窄幅震蕩
最近一段時期,華北玉米在0.80~0.86元/斤內窄幅震蕩,波動幅度僅0.02元/斤內,較9~10月份明顯縮窄。報告數據顯示,今年華北玉米產量下降2成,而且沒有類似東北的種植補貼,農戶收益微薄,農戶死守0.80的價格底線。市場每逢跌至此位,農戶紛紛停售倒逼廠商提漲價格,但價格稍有反彈又爭先出貨。華北晴好天氣持續1個月,臨近年底,務工人員陸續返鄉,市場普遍預期售糧潮很快到來。此外,東北糧也流入華北爭奪市場。
連盤玉米期貨連續走低
據介紹,從12月6日起,連盤玉米期貨連續走低,進入回落整理期。12月8日,主力1705合約高開低走,尾盤大幅收低,截至收盤,主力1705收1538元/噸,較前一日收盤價跌22元/噸,連續兩日收于5日均線下方。
為幫助東北農民賣糧、銷區企業買糧運糧,12月12日起在國家糧食局糧食交易協調中心通過現場和網上組織開展黑龍江省農民糧食購銷綏化玉米、黑河玉米專場交易會,并引入物流服務商提供物流運輸服務。這將進一步拓寬產區糧食外運的渠道。當前下游飼料企業開始為節前玉米備貨,終端需求相對旺盛。臨近春節,產區基層也將迎來售糧小高峰,后期需關注糧源集中釋放帶來的供應壓力。更多信息,請咨詢。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