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運輸動員,是交通運輸動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進行石油動員的優點很多,動員效益很高。
部隊機械化程度越高,軍事經濟愈發達,對油料的依賴性就愈大,也更加離不開戰時管道運輸動員。
管道網建設要與國家經濟、軍事布局相適應,即在確定國防管道線路走向布局時盡可能與國家經濟中心相連接。
據報道,2015年深圳光明新區“12·20”滑坡災害發生后,官方隨即在第二天新聞發布會上對“事故現場石油管道爆炸”進行澄清,稱事故引發石油管道爆裂,但未發生爆炸事故。這則新聞恰恰從側面說明了石油管道維護及其動員保障的極端重要性。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國家綜合安全形勢復雜多變,管道運輸動員對于深入貫徹落實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加快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確保實現“建成與打贏信息化戰爭相適應、應急應戰一體的國防動員體系”的軍事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準確把握管道運輸動員的特點
管道運輸動員,是指國家為了適應戰爭需要,將管道運輸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的活動,是交通運輸動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鐵路、公路、水路等其他交通運輸動員不同,管道運輸動員具有鮮明特點。管道、油氣等專業技術人才是主要后備兵員,這些兵員往往儲備于大型油氣企業之中,平時新聞媒體的曝光相較于其他交通運輸人才低很多,動員起來成建制成系統性較強。管道運輸動員是任何一個國家在進行石油動員時都十分重視的,這是因為利用管道運輸業進行石油動員優點很多,動員效益很高。同時,管道運輸動員防護的需求十分突出。據《第五空間戰略:大國間的網絡博弈》一書披露,1982年,蘇聯西伯利亞一條關系到國家經濟命脈的天然氣管道發生了爆炸,致使依靠出口天然氣支撐經濟的蘇聯受到了不亞于核武器的沉重打擊,也加速了冷戰的提早結束。反觀我國管道運輸建設情況,目前有西北、東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形成三縱四橫管道走廊及全國骨干管網,油氣管道總里程超過10萬公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十三五”期間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開發的進一步加強,各種管道網絡不斷延伸,管道運輸動員防護任務日趨繁重。
認清管道運輸動員的地位作用
管道運輸動員目的是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爭需要,組織利用輸送管線力量、器材和設施進行流體物資輸送,從而滿足現代戰爭的能源需求。管道運輸動員既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未來信息化戰爭制勝的重要條件。
國防交通動員的基礎要素。恩格斯指出:“在一定距離上,……軍隊同作戰基地之間的交通線,也就是它本身的生命線。”管道運輸動員作為一種特殊的交通運輸動員方式,與鐵路、公路、水路、空中運輸動員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形成一個完整的交通運輸動員系統,共同作用于戰爭交通運輸保障,從而結成一張保障打贏戰爭的交通“生命線網”。近些年,世界各國交通運輸逐步由單一形式的地面交通向包括管道在內的立體交通發展,管道運輸動員的地位作用也越來越突出。
戰時油料保障的必要手段。現代戰爭中,油料是戰爭機器的血液,而管道運輸則是戰爭機器高效運轉和賴以為繼的命脈。海灣戰爭中,美軍在廣闊的沙漠中共鋪設288千米的管道,為美軍及多國部隊輸送作戰用油,有效保障了戰時油料需要。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日消耗燃油達5萬多噸,約占作戰物資的65%。為做好油料保障準備,美軍鋪設了從科威特出發穿越沙漠進入伊拉克的內陸油料分發管道網線,以此來縮短油罐車的往返運輸距離。部隊機械化程度愈高,軍事經濟愈發達,對油料的依賴性就愈大,也更加離不開戰時管道運輸動員。
優化能源配置的重要措施。管道被譽為埋藏于地下的國民經濟命脈,是優化戰時所需能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一方面,現代戰場與后方的距離拉大,絕大部分石油資源又總是在國土縱深地域配置,只有通過積極的管道運輸動員,才能把戰略后方提供的各種石油資源提供給軍隊使用。另一方面,現代戰爭消耗巨大,導致戰爭石油資源供求矛盾突出,通過管道線路向預想戰場和主要工業區輸送石油和石油制品,使油氣資源直達戰場,從而增強了國家石油、天然氣等流體資源的戰略投送能力,減少了平時石油資源的戰場預置需求。
加強管道運輸動員實戰化準備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管道運輸動員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信息化戰爭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突出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嚴重制約和影響著管道運輸動員效率。在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開啟的新常態下,必須著眼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相一致,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全面提升管道運輸動員實戰化準備的質量層次。
健全組織領導機構。管道運輸動員工作涉及面廣,任務繁重,戰時指揮關系復雜,必須依靠強有力的組織領導,軍地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戰爭保障任務。為此,應將管道運輸動員體制調整優化納入國家全面改革的總盤子中統籌考慮,組建權威高效的管道運輸動員組織領導機構。戰時依托交通戰備辦公室成立交通運輸動員指揮機構,嵌入管道運輸動員席位,明確其動員的平時建設與戰時指揮職責,在軍事機關的具體指導下平時負責做好本地管道運輸動員準備,戰時統一調度和指揮軍民管道運輸資源,統一安排軍民管道運輸任務和管道網線的防護和搶修任務。
建強戰時保障隊伍。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管道運輸動員力量體系,是提高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平時突發事件管道運輸保障能力的需要。管道運輸保障隊伍可編為民兵分隊、預備役部隊,應以石油、天然氣等企事業單位的人為主組成,在這些大型企事業單位可組建專業的管道鋪設、搶救搶修、安全防護等分隊,同時還要輔以地方應急隊伍,重點對管道沿線、重要樞紐以及重要目標進行安全巡防。管道專業隊伍建設應納入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統籌安排,其隊伍編組、管理、訓練應當由管道所在轄區的人武部具體負責,也可根據管線建設情況由國家或省軍區跨區建立民兵管道運輸機動應急隊伍。
科學規劃管道建設。為適應未來聯合作戰需要,一方面要把管道網建設納入國家交通運輸網建設統籌規劃。在大力發展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建設時,一并考慮管道網建設問題,使全國形成相互貫通、相互支援和協同配合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另一方面,管道網建設要與國家經濟、軍事布局相適應,即在確定國防管道線路走向布局時盡可能與國家經濟中心相連接,這樣既能保障軍隊多方向機動和作戰的能源需要,同時也有利于充分發揮戰時國家的經濟和軍事潛力。在建設民用管道時,也要兼顧戰時軍事交通的需要,貫徹國防安全的原則,搞好戰區、軍事基地和軍用物資戰略儲備基地的連接,提高戰時生存能力。
抓實動員防護準備。要做好偽裝防護工作,組織對國防交通線采取各種隱蔽、偽裝等工程技術手段,防止遭受襲擊或減輕破壞程度。要積極維修、養護運輸管道,完善各種管道運輸工作的技術經濟指標體系,提高管道運輸線戰時生存能力。要在數字管道工程、海洋管道工程、低溫儲罐工程、地下地上儲備庫工程、城市燃氣工程等項目設計施工上,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油氣管道管理體系和完備的油氣管道數據庫,實現戰時管道運輸管理自動化。要完善管道平時運營、急時服務、戰時動員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常態化執法建設,軍地共同抓好管道網絡的防護工作。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繼續深化與其他國家油氣管道建設的雙邊安全合作,為新形勢下做好管道運輸動員防護準備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