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在保險業的應用場景是廣泛而深入的,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優化定價模型、客戶細分、精準營銷、反欺詐風險識別、信用風險評估,驅動以客戶為中心的新一輪轉型升級。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中國保信無疑將成為保險大數據時代的核心載體。我們將按照保監會和行業賦予的使命,以保單登記制度的實施為主線,匯集全行業全口徑、全生命周期動態業務數據,針對、健康險、農險等重要領域建立行業公共流程和服務標準,推動行業數據標準的統一化、業務規則的系統化和管理流程的規范化。特別是要積極搭建與政府稅務、醫療、衛生、交管、氣象、農業等數據交換系統,實現數據統一、安全、規范的交互應用。
互聯網和大數據正在引領金融業的變革,成為金融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建立在“大數法則”上的保險業,如何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行動綱領,促進行業轉型與發展?帶著這個問題,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保信”)董事長、總裁吳曉軍。
記者:中國保信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成立的,您能介紹一下國家對其賦予了怎樣的責任和使命嗎?成立兩年多以來,公司主要取得了哪些進展?
吳曉軍:保險業作為數據密集型的金融行業典型代表,具有天然的“大數據基因”,通過數據信息的集中共享和挖掘利用,建立一套科學的風險數據庫以及行業定價基準,已成為保險經營管理水平提升和監管能力改善的基礎性工程。2013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和保監會組建,中國保信正式成立。中國保信由保監會直接管理,主要職責就是統一建設和運營保險業數據信息共享和對外交互平臺,為保險公司之間及保險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信息交互使用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持。公司以服務行業發展、支持保險監管、保護保險消費、輔助社會治理為使命,以“信息凝聚行業力量、數據改變保險生態”為核心價值觀,致力于打造成為行業的“信息樞紐、數據基地、產業平臺”。
中國保信成立以來,在保監會黨委的關心指導和積極推動下,中國保信依托市場與監管“雙輪驅動”,規劃建設覆蓋主要保險業務主題的行業數據共享格局,短短兩年時間先后完成了農險平臺、健康險平臺和保單登記平臺建設,啟動規劃和設計了巨災平臺、中介云平臺。同時,全面整合全國各地分散建設與管理的車險平臺,升級打造了新一代全國車險平臺,使之成為順應大數據時代、支撐車險市場改革與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
記者:據了解,截至2013年,全國(不含西藏)客觀上存在分散建設、分散管理、彼此割裂的14個車險平臺,目前中國保信正在打造的全國車險信息平臺又是個怎么樣的共享平臺?未來對這個平臺的管理和運營有什么設想?這個平臺的主要功能以及對車險市場的價值您認為是什么?
吳曉軍:實際上,保險業的車險信息共享實踐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確實,截至2013年,全國有14個車險平臺,存在著體制不清、管理落后、標準不一等深層次問題,不適應車險市場改革實施以及行業數據有效共享和應用。中國保信成立后,按照保監會的指導和部署,通過“管理權移交、系統遷移、系統重構”三步走的策略安排,先后成功完成了各地車險平臺管理權的集中和向北京的物理遷移,同時啟動了全國新一代車險信息平臺規劃設計,推進系統優化與整合,構造“對外服務統一、內部組件靈活組裝、數據與生產適度剝離”的新型技術架構。
去年9月,車險平臺完成了最后一個地區西藏業務對接上線。至此,車險平臺已全面覆蓋全國除港澳臺之外的36個省市,對接服務60余家財產保險總公司、800余家省級分公司,實現了全國車險數據跨公司、跨地區、跨行業的實時共享,以及投保查詢、確認、批改、報案到賠款支付等共20個核心行業公共流程的交互與管理。車險平臺已經發展成為全行業機動車輛保險的數據共享平臺和生產管理平臺,是車險行業公共流程和統一對外交互的信息化載體。平臺先后獲評2014年度石景山區科學技術一等獎、“2015年度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等殊榮,相關10項軟件系統獲得國家級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認證。
記者:去年保監會推進全國18個地區的商業車險改革,全國車險信息平臺承擔了怎樣的角色和作用?如何來安全穩定地保障這一市場規則的深刻變化?
吳曉軍:本次商業車險改革是保險業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組成和攻堅戰,車險平臺在這次改革中擔負重要的信息化支撐任務,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為此,平臺進行了大量的系統改造,實現了跨區域無賠款優待費率系數的計算和共享、“行業車型標準數據庫”和“車損險純風險保費數據庫”的部署和發布以及自主渠道、自主核保等費率系數的規范使用和記錄,開發了代位求償系統,支持保險公司之間代位求償業務的開展和結算。通過大規模的系統建設、基礎設施投入、整合擴容和兼容性處理,有效地落實了代位求償、車型定價、費率浮動管理,以及分地區、分批次系統平穩升級切換和正常生產。
作為行業性的實時生產支持平臺,車險平臺信息安全和災備體系至關重要。車險平臺通過了ISO27001認證,并被公安部列為“網絡安全重點保衛單位”。按照“兩地三中心”、“先同城、后異地”的災備建設原則,先后完成了車險平臺同城數據級災備、同城應用級災備以及災難恢復演練,大力推進異地災備中心,最大限度地保障包括車險平臺在內的各平臺業務穩定運行。將車險平臺打造成為消費者可信任、保險行業可依賴、監管部門可依托的服務平臺。
記者:您認為大數據在保險業有哪些實際的應用場景?中國保信將如何發揮自身價值促進保險業大數據戰略的實施?
吳曉軍:大數據在保險業的應用場景是廣泛而深入的,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優化定價模型、客戶細分、精準營銷、反欺詐風險識別、信用風險評估,驅動保險業以客戶為中心的新一輪轉型升級。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中國保信無疑將成為保險大數據時代的核心載體。我們將按照保監會和行業賦予的使命,以保單登記制度的實施為主線,匯集全行業全口徑、全生命周期動態業務數據,針對車險、健康險、農險等重要領域建立行業公共流程和服務標準,推動行業數據標準的統一化、業務規則的系統化和管理流程的規范化。特別是要積極搭建與政府稅務、醫療、衛生、交管、氣象、農業等數據交換系統,實現數據統一、安全、規范的交互應用。
目前,車險平臺與國家涉車管理部門積極合作,探索了跨部門數據共享、提升政府服務效率的有效模式。比如車險平臺已與部分省市交管部門開展了數據交互,實現車險費率與交通事故和違法違章行為掛鉤浮動,支持部分地區遠程定責和事故快處快賠;與稅務部門實現系統對接,對保險代收代繳車船稅進行實時管理,建立了車船稅收繳與交強險承保“稅險同步”的車船稅聯網征收新模式;在保監會與公安部聯合開展的“安寧2015”行動中,車險平臺經提取、篩查共向公安機關移送違法犯罪線索10741條,支持公安機關破案508起、挽回經濟損失5475萬元,充分體現了數據在打擊金融犯罪中的獨特作用。
車險平臺已經成為車險行業與其他部門交互數據、共享信息的重要依托,未來這種跨部門的共享模式具有復制、推廣到銀行、證券、通訊、、教育等領域的預期,將有力地推動國家征信體系的逐步形成與完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