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維修是指對飛機及其上的技術裝備進行的維護和修理,保持提高飛機的可行性,確保飛機的安全,是飛機使用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也是航空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航空維修市場規模發展迅速
航空維修業技術門檻和安全要求高,兼具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雙重特點,是民航行業運行的基礎,是安全飛行的保障。
據靈核網發布顯示:過去十年間,中國民航機隊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95%,截至2010年底,中國民航共擁有各類運輸飛機1639架(各類運行及備份發動機3600余臺),通用航空器1010架。民航維修行業規模發展迅速,2010年中國民航維修市場總量達到23.2億美元,占世界MRO市場的5%,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民航維修市場:其中發動機維修約占總量的40%,航線維護、飛機大修及改裝、附件修理及翻修各占20%左右。
截至2010年底,國內共有389家維修單位,建立起了由航空器機體定檢、發動機翻修以及相關部附件維修組成的較為完整的維修產業鏈,各類維修項目基本齊全,成為保障中國民航安全運行、健康發展的基礎。中國民航維修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的人力資源基礎,維修人才培養體系相對完善。截至2010年底,中國民航機務維修系統人員數量總計約6萬人。其中,維修管理人員(含工程、質量、航材、計劃、培訓、行政等部門人員)約占總數的31%,維修人員(含航線及內場從事直接維修工作的人員)約占總數的69%。通過我國CCAR-147部審定的維修人員培訓機構共44家。
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
目前,中國民航維修行業的航空器部件維修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尚有較大差距,一些重要系統的關鍵部附件的維修能力欠缺。在工程設計能力要求高、產品附加值較高的維修項目中,國內維修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較低,我國國內維修單位僅具有29%的部附件維修能力,全行業承擔的維修產值不足市場總產值的25%,中國民航70%以上的發動機需送國外維修廠家進行翻修工作,即使在國內完成的發動機翻修,其核心部件的深度維修仍需送修國外。此外,以維修方案、質量管理、技能培訓、生產計劃管理為標志的維修工程管理能力尚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由于維修能力的不足,國內維修單位存在一定程度的低層次維修能力重復建設的現象,國內維修單位在航空器機體維修方面的能力建設相對集中,但深度維修能力建設不足,往往處于低層次的成本競爭狀態。國內維修機庫的利用率與國際發達國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國內民航維修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不強。國內維修企業在維修服務的市場意識、服務質量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政策支撐 前景可期
靈核網指出,隨著國家對航空產業支持力度的加大,航空維修業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2010年10月,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階段和特點,未來國家明確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中涉及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
2010年11月1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將通用航空發展拉進了春天,預計到2015年中國需要通用飛機將達到10000架,通用航空將成為繼干線飛機、支線飛機之后航空工業另一個迅速崛起的朝陽產業。
2011年5月份,《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發布,《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運輸機隊規模達到2750架,年均增長11%。隨著國家對航空工業的大力支持,中國運輸機隊和通用飛機數量將迅速擴大,這為航空維修市場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2011年6月,《民用航空維修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發布,《意見》提出我國維修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行業宏觀調控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行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發展供需平衡、競爭有序、服務高效、結構合理的民航維修市場,引導我國維修行業向既有較快增長速度又有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方向發展,為推進我國民航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未來五年,國內航空維修業將迎來飛速發展期,2015年全國運輸機隊規模達到2750架,通用飛機達到10000架。預計到2015年,中國航空維修行業市場規模將達450億元以上,新增維修技術人員需求在2.4萬人以上,航空公司的飛機維修需求將大幅上升,航空維修業將迎來巨大機遇。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
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進入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