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林說:“我特別珍惜這個機會,每晚和劉洋在一個屋里學習。好多東西都不懂,學起來很不容易,但是我特別刻苦地堅持下來了。劉洋看在眼里,自己學習也更有勁頭了。”
秦靜和劉洋從小是鄰居,也是中學時代的密友。在秦靜的記憶中,初中時期的劉洋在生人面前不愛說話,自尊心很強,在她認定的事情上絕不輸給別人。
秦靜和劉洋分別由城東路一小和城東路二小保送到同一所學校,但凡遇到哪所小學好這樣的辯論,劉洋決不退讓,極力維護自己的母校。有一次,兩個好朋友從學校一路激辯到家門口,劉洋還不罷休,說:“你回家再想想,明天咱倆接著說。
秦靜說,劉洋中學時就比較喜歡課外閱讀,也表現出了演講的才能,顯露出性格中活潑的一面。記得她特別喜歡《紅樓夢》里的詩詞,好像也提及《簡·愛》。她上飛行學院后,經常在假期問上其他大學的同學都開了什么課,總覺得自己學校開的課程相比同學少了些,有危機感。“聽說她在航校特別愛看書,可能就是想彌補這個遺憾吧!”
2
自信樂觀背后是父母的培養
據《解放軍報》報道,2009年,楊利偉負責給女航天員面試,到劉洋的時候,她很坦率地對考官說,先面試的那名飛行員已經給她講了要問的一些題目,請出新題。
對此,網上有對劉洋心理的各種揣測。
而劉洋的父親對此肯定地說:“我了解自己的閨女,她這樣做,是因為她自信。”
牛喜云說,劉洋上學后她就不斷給女兒重復一句話:“寫作業就是考試,考試就像寫作業。”一方面是想讓她寫作業認真,另一方面也是有意識地讓她在考試的時候因為平時學得扎實能夠自信。
劉洋曾經的一次“空中險情”,成為她按響航天城的門鈴。“為啥她在18只信鴿撞到飛機以后能夠很冷靜,最后成功地迫降?我覺得就是小時候這樣訓練出來的。”母親總結得也很自信。
“劉洋的家里一度經濟上很困難,但是她父母一直在劉洋面前展現的是‘這沒什么’,他們總是這樣灌輸給她,我覺得劉洋受的影響很大。”秦靜說。
父母回憶,劉洋高三那一年,家里的經濟還不寬裕。考慮到家里剛買過房子,劉洋上大學后要籌集學費,父親就在街上擺了一個修自行車攤兒。他總是在女兒面前信心滿滿地說:“爸爸會的東西很多,咱家什么都不缺,支持你上大學一點沒問題。”高考前夕,劉士林病了,吐了不少血。住院期間,媽媽在劉洋上學的時候去醫院,放學前趕回家做飯,一直裝出丈夫沒事心里很輕松的表情。高考第一天,并未痊愈的父親說服醫生堅持出了院,馬上在外面打電話給劉洋:“爸爸全好啦!”
好友秦靜這樣認為:“我覺得劉洋很崇拜她爸爸,她媽媽堅毅果斷,她爸爸比較樂觀。”
劉士林說,劉洋上初中后,他確實有意識地引導女兒遇事往好的方面看。
“姑娘有一次對我說不想當班干部,我說‘孩子你錯啦,那可以培養你的能力,你看那些大干部不都是一步步需要鍛煉嗎’。后來姑娘又煩惱當了學習委員經常需要給同學講題耽誤時間,我又告訴她‘這樣也是一種復習,而且和同學加深了感情,多交了朋友’。”
作為劉洋的啟蒙老師,白鳳芝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劉洋的爸媽做得很好,劉洋進入學校的時候已經表現出了很多優秀品質,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結果。”
3
成為英雄 機會總是選擇了她
情同姐妹的同學突然成為世人皆知的女英雄,這讓秦靜和昔日的中學同學有“驚夢”的感覺。
“我們同學開玩笑說,早知道劉洋成了中國首個女航天員,過去聚會的時候,應該多和她拍些照片。”秦靜笑著說,同學都為她高興,但過去真沒覺得她會成為這樣的英雄人物。
“我現在還記得她剛上飛行學院那會兒,學校里得排隊打電話,輪到了也就幾分鐘的通話時間。劉洋會留一點時間給我。她說:‘好羨慕你們呀!你知道這里多冷嗎,出門不戴帽子,從這個屋走到那個屋,拿棍一敲,耳朵就掉啦!”秦靜說到這兒笑了起來,她說劉洋有時候挺調皮幽默的。
在秦靜的印象里,劉洋成為英雄之前的日子里有很多遺憾。
“沒有戀愛之前,她對我說過很想結婚,因為結了婚的人不用住在集體宿舍,可以回家。后來她結了婚,又因為工作的關系只能周末回家。也曾經把父母接到那邊去,可也是周末短聚一下,一有事還可能回不了家,爸媽只好又回了鄭州。”
秦靜說,2009年成為航天員之前,劉洋回鄭州看到她的孩子,流露出了向往和羨慕的情緒,說自己也很希望有個孩子,像同學一樣有三口之家的正常生活。
作為劉洋父母眼中劉洋最親密的同學,秦靜覺得,劉洋的今天可以說是父母精心設計培養出來的,她從來沒有“有心”追求過英雄的生活,而在每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機會總是選擇了她。
“也許英雄的產生就是這樣的吧,自身努力的必然和機遇偶然降臨的結合。”秦靜說,“希望英雄劉洋能享受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