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首先是一個價值觀,體現了核電企業員工對安全重要性的共同認識,以及安全在認識中所處的地位。核電站的安全文化越普及得深入,企業員工對安全重要性的認識越深刻,安全的地位就越高。核安全文化同時也是一個個人態度。核電企業員工對安全的態度首先體現在他對安全及有關安全的制度、措施的認知和遵守。因此,應把安全問題與核電企業每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思維習慣,以及單位的工作作風緊密聯系起來[4]。
三、正確處理好保守秘密與普及核知識的關系。
過去,核能行業屬于軍工領域。現在,核能核電大規模轉入民用,但仍屬于國家戰略性資源; 核電技術則屬于高新技術,是國家的核心技術之一。因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核電技術都是國家的尖端技術,是國家的核心機密,是不能泄漏的。一旦泄密,將對核電建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大損失。當今世界,多數國家為緩解能源緊張狀況而競相發展核電,誰掌握了先進的核電技術,研發出了先進的核電設備,建造了先進的核電站并安全、高效運營,誰就能在激烈的經濟與科技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奪取競爭的主動權,各國除加強技術研發外,還不時地進行商業間諜戰,處心積慮竊取別國的核電技術秘密以加強本國的核電發展。鑒于此,我國核電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必須做好核電技術、特別是核電尖端技術的保密工作,努力避免泄密帶來的不利局面。
核電的發展離不開有效的保密工作,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則是,保密不等于一切都保密,一切都不能宣傳。保密不是一切都封閉,而只是一定程度、一定范圍、一定領域的保守機密。從西方發展核電的過程來看,既重視保密工作,又要做好核知識的宣傳普及和教育工作,這是推進核電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核能的利用與原子彈研制有關,因為“出身不好”,使得民眾總覺得核能核電不安全,蘇聯切爾諾貝利和美國三里島的兩次嚴重核事故加劇了人們對“核”的恐懼感。加之,普通民眾缺乏應有的核知識,因而對發展核能核電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然而,當今社會,核電的發展僅有政府的決心和企業的動力是不夠的,它還需要廣大民眾的支持和參與。缺乏民眾的認知、認可、認同,核電的發展必然困難重重。例如,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動搖了美國民眾對核電安全的信心,使當時的里根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壓縮核電站建設計劃;2011 年 3 月發生的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又一次沉重打擊了人們對核電安全的信心,不少國家的民眾再次舉起反“核”大旗,使得一些國家如德國、日本等被迫放慢了核電發展的速度。這說明,公眾的態度在西方國家制定核電發展政策時扮演了重要角色,起到了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核電發展起步較晚,尚處于發展初期。在制定核電發展規劃時,更多的是注重技術性和經濟性因素,較少考慮公眾的態度,特別是公眾的可接受性。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核電的急劇擴張,以及人們參與社會管理意識的普遍增強,公眾對核電的可接受性問題將成為影響我國核電發展政策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因此,要促進我國核電科學發展,必經正確處理保守核機密與普及核知識的關系。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時,要大力做好核知識、核文化的普及教育和宣傳工作,使公眾正確認識和了解核能核電,消除公眾對核的恐懼感、神秘感,提高公眾對核電安全性的信心,增強公眾對核電的可接受性,從而為核電的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和群眾基礎。
法國是世界上核電發展最成功的國家,核電占其總發電量的 75%左右,并且核電站往往靠近生活密集區。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不斷創新核電技術,保證核電安全運行以外,法國政府大力宣傳普及核知識,堅持核信息公開透明,鼓勵公民積極參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建立了與公民良好的溝通渠道,增強了公眾對核電的可接受性,因而法國的核電政策長期得到了大多數國民的認同和支持,即使在發生日本福島嚴重核事故的時候也不曾動搖過。
我們可以借鑒法國等西方國家重視公眾態度的成功經驗,從我國實際出發,大力增強核知識的科普宣傳。例如,發行以宣傳核電為內容的知識手冊,打造以優秀核電文化為題材的文化產品,舉辦核電論壇和展覽會,組織公眾參觀核電站等。通過上述方式,使核知識、核文化從行業走向社會,從精英走向大眾,實現由行業文化向大眾文化的轉變,從而提高公眾對核電的可接受性,促進我國核電的健康發展。
四、正確處理好自主創新與加強國際合作的關系。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這就是說,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內因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從屬的第二位的原因,內因外因相結合,共同推動事物的變化發展。根據這一原理,我國的核電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好自主創新與加強國際合作的關系。
第一,我國核電發展首先應當大力加強自主創新。當今世界各國在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既有合作的需求,又有為使本國利益最大化而相互競爭甚至斗爭的一面。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沒有哪個國家會把自己的核心技術轉讓或售賣給別的國家。相反,會采取種種辦法對自己的核心技術加以嚴格保密和高度保護,盡一切手段防止核心技術外流他國。
我國核電起步較晚,在技術、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均存在較大差距。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曾指出: “中國核電的最大差距還是體現在研發能力上,無論是核電新技術的開發、核電主要設備的研制、核燃料技術研發,還是燃料后處理技術、核電站的運行搶修技術及保障服務水平等,中國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5]環保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說: “因為我們在核電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短板、瓶頸,比如說總體技術人員短缺,設備制造、運營管理能力還不是很強。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5]在這種情形下,要加速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認真學習和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核電技術,無疑是必要的。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要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別人的核心技術是嚴格保密的,是不會輕易讓我們引進的。因此,要促進我國核電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而是要緊緊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大力開展核電技術的研發和自主創新,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應該說,經過 30 多年的發展,我國核電在自主創新方面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例如,在工程設計方面,我國具備了 30、60 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自主設計的能力; 在設備制造方面,可以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30 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成套設備; 在核能技術研發方面,實驗快中子增殖堆和高溫氣冷實驗堆等關鍵技術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在核材料回收方面,我國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掌握了動力堆乏燃料后處理技術,是繼法國、英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之后又一個自主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可見,我國在核電技術的自主創新方面是有較強能力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應當充滿自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核電自主創新道路。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據此,可以說自主創新是促進我國核電科學發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我國核電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還要大力加強國際合作。當今世界是一個既充滿競爭又需要合作的開放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脫離世界、脫離他國而孤立發展。因而相互學習,加強交流與合作,對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國的核電雖然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不俗成果,但是由于起步較晚等諸多原因,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學習和引進別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加快我國核電發展的步伐。一是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核電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創新; 二是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核電站管理經驗以及核電人才培養模式; 三是要學習借鑒國外重視核文化建設、重視核知識宣傳普及、重視公眾意見表達的成功經驗; 四是要以保障核安全為主線,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例如,建立核安全信息共享與交流機制,與其他國家一道共同研判和應對可能發生的核事故,等等。
總之,在我國核電發展的戰略方針上,我們首先要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同時積極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只有把自主創新、自主開發與加強國際合作相結合,才能促進我國核電又好又快地發展。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