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減少內墻面裂縫,方便在室內裝修及墻面上懸掛、固定物件。
目前,凡采用內保溫技術的工程普遍面臨著面層開裂的難題。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外墻直接暴露在大氣中,溫度變化不斷引起變形應力,易導致強度較低的內保溫層及其層面開裂。此現象在高層建筑及東西朝向的條形建筑物上尤其明顯。在做外保溫的內墻上避免了因外墻溫度和濕度變形而導致的開裂,從而減少住戶投訴,同時方便墻面施工和室內裝修。
2.5 使墻體潮濕情況得到改善,有利于室溫穩定。
采用外保溫時,由于蒸汽滲透性高的主體結構產處于保溫層內側,用穩態傳濕理論進行冷凝分析,只要保溫材料選擇適當,在墻體內部不會發生冷凝現象,故無需設置隔汽層。墻體由傳熱體變成蓄熱體,結構層的整個墻身溫度提高了,不僅降低了它的含濕量,還不用再設空氣層,同時墻體能吸收和釋放能量,有利于氣溫的穩定,可得到室內舒適的熱環境,墻體形不成露點差,徹底消滅結露現象。由于采用外保溫措施后,結構層的個墻身溫度提高了,因而進一步改善了墻體的保溫性能。
2.6 提高了防水功能和氣密性。
外保溫不僅節約采暖能源開支,而且降低了夏季空調的費用,大大提高了墻體防雨水浸濕的功能,加氣混凝土、混凝土空心砌塊等墻體,在砌筑灰縫和面磚粘貼不密實的情況下,其防水和氣密性較差,而采用外保溫,不但改善了外來水份造成墻體的潮濕,還改善了墻體的氣密性。
2.7 便于舊建筑進行節能改造。
20世紀80年代以前建造的工業與民用建筑一般都不滿足節能要求。因此,對舊房進行節能改造,已提上議事日程。與內保溫相比,采用外保溫方式對舊房進行節能改造,其最大優點之一無須臨時搬遷,基本不影響用戶的室內活動和正常生活。
2.8 可減少保溫材料用量,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積。
在達到同樣的保溫效果的前提下,采用外保溫墻體可以節約保溫材料的用量。據統計,與內保溫相比,北京、沈陽、哈爾濱、蘭州四地外保溫建筑所使用的保溫材料分別節省44%、48%、58%、45%。由于保溫材料貼在墻體的外側,其保溫、隔熱效果優于內保溫和夾心保溫,可使主體結構墻體減薄,從而增加使用面積。仍以北京、沈陽、哈爾濱、蘭州四地為例,當主體結構為實心磚墻時,每戶使用面積分別增加1.2m2, 2.4m2 ,4.2m2 ,1.3m2,當主體墻為混凝土空心砌塊時,每戶使用面積分 別可增加1.6m2,2.5m2,4.6m2,1.7m2,增加使用面積明顯。
2.9 相對于外墻內保溫,外墻外保溫具有明顯的經濟綜合優勢。
首先外墻外保溫減少了保溫材料的使用厚度,北京地區至少可以節省40% 保溫材料用量。在進入裝修階段,內外墻可同時進行,工期短,施工速度快,節約人工費;保溫效果好,可減少暖氣散熱器面積,減少鍋爐房建筑面積,減少總投資預算;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減少長期維修費用,同時可享受墻改節能的優惠政策。
三、結語
從以上總結可以看出,無論從機理上或從實際效果來看,外保溫做法是最佳選擇。在國外,采用外保溫的建筑已有40 多年的歷史,近年來,外保溫技術在我國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相繼建成了一批批的外保溫建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經驗。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