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liao)藥國際合作提速 中(zhong)外(wai)企業重塑(su)產業價(jia)值鏈(lian)(2)
調整開始
6月25日,第十三屆世界制藥原料中國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據主辦方——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粗略統計,展會開展當日專業觀眾達到了4萬多人,數量高于往屆。在展覽現場,各種膚色的觀眾摩肩接踵,海正藥業、華海藥業、石藥集團、魯南制藥等大型企業的展臺前,客商絡繹不絕。
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表示,去年以來,大宗原料藥出口整體下滑,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制造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和國際監管日趨嚴格。但是,中國制藥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并沒有改變,隨著中國醫藥市場快速成長,未來的吸引力會更大。
7月2日歐盟62號令生效。記者在展會上了解到的情況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在行業組織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CFDA)的推動下,各省級監管部門已展開證明材料開具工作;憂的是,在操作環節存在效率低下、標準執行不一的情況,對一些企業出口造成壓力。
按照CFDA的要求,沒有通過GMP認證、沒有國際認證的化工企業不能開具證明文件,不能出口。該舉措不僅能規范凈化市場,而且可對過剩產能發揮引導、抑制作用。然而,遺憾的是,記者在展會現場了解到,化工企業并未受到證明材料的影響。浙江某生產中間體化工企業的一位人士說,證明材料跟企業無關,因為貿易商可以解決“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個貿易商在國內可能采購多家企業的產品,如果其中有企業提供了證明材料,則可“借船出海”。事實上,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國際市場指責的所謂中國“假藥”問題,也與此有關,監管難度非常大。
今年以來,國內企業國際認證步伐明顯加快,不少企業在原料藥通過國際認證的同時已建立起符合cGMP標準的制劑基地,尋求國際化合作。據統計,僅今年一季度我國原料藥企業共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遞交DMF申請36份,申請總數累計達到1318份;今年前5個月,我國原料藥企業共向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局(EDQM)提交CEP申請78份,有效證書總計達425份。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業務拓展部執行總裁劉銘表示,恒瑞用了10年的時間做API(原料藥),現在恒瑞做搶仿制劑,創新藥成熟后就會推向國際市場。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李東久表示,本土企業必須學會配置全球資源,延伸產品價值鏈,跟優秀企業合作,做大市場蛋糕,實現雙贏。
補齊短板
“不久前結束的北京招標采購讓人大跌眼鏡,30多個中標產品中,有十幾個外資產品,這說明,內外資藥企在中國市場已經短兵相接,全面競爭。”許銘說。
那么,面對家門口的硝煙,我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要又該如何找尋突破口呢?
山東綠葉制藥集團副總裁姜華認為,國內企業在原料、輔料、包裝、設備等方面與跨國藥企差距很大,相當多的企業在管理上碎片化,沒有形成體系,在高端認證上舉步維艱。
世界衛生組織技術官員Milan Smid說,現在中國通過世衛組織預認證的產品只有12個,認證量僅為印度的5%。對于中國企業來說,PQ(生產預認證)僅僅是第一道門檻,合同定制——合作生產是中國企業可以嘗試的路徑。
“現在,民營企業發展很快,在國際化道路上也走得較遠。但需要提醒的是,民營企業由于步子太快,發展得比較粗放,在與外資企業合作中與后者分歧比較大,成功率不高。”浙江九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海峰提醒說,其實外資企業60%的制藥設備來自中國,但在國際認證中很少有檢查官關注設備,他們更關注軟件管理。
倪如林表示,今年我國原料藥發展的主旋律是國際認證,調整合作,淘汰低水平過剩產能的大幕已經拉開,希望企業找準自身突破口,抓住機遇,補齊短板。
分享到:
0 時間:2013-07-24 來源:靈核網
靈核網所有報告統計版權為《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所有,靈核網產品是《北京靈動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對市場調研、研究與整合的成果,究報告產品擁有唯一著作權。靈核網研究報告沒有通過任何第三方進行代理銷售,購買請直接與我公司客服聯系。 靈核網核心產品為有償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