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支撐,社會資本的廣泛支持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中國文化產業從探索、起步期,開始進入加速發展的新時期,凸顯出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巨大潛力。但從國際比較來看,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的實力還相對薄弱,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很多。為此,需要借助國家政策的力量,通過制定有效的文化產業政策,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從而實現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宏偉目標。
一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文化產業是伴隨改革開放步伐而迅速崛起、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茁壯成長的文化新領域。黨的十七大以來,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認識逐漸達成了共識。總的來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逐步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是總量規模穩步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根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9月發布的數據,2010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11052億元,占同期GDP的275%。自2004年國家統計局發布《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現價年均增長超過20%,遠高于同期GDP的現價年均增長速度。
二是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在行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日益顯現。一批有較強實力、競爭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發展壯大,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領航者。例如,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全年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121億元,同比增長322%,蟬聯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額冠軍;中國移動集團公司2011年文化產業收入達到270億元;深圳華僑城集團充分發揮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引領示范作用,2011年文化相關主營業務收入達61億元。截至2012年1月,全國累計共有77家文化企業成功上市。
三是新興產業迅速興起,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隨著網絡、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漫、網絡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迅速興起,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2005年中國動漫產值不足100億元,2011年達62174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40%。互聯網和移動網絡游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1年達4685億元,同比增長344%,尤其是國產游戲出口規模穩步擴大,收入超過4億美元,同比增長76%。
四是文化產業投資和文化資源開發持續升溫,文化產業集群不斷形成。文化產業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大量資本和人力資源涌入該領域。一些長期從事金融、礦業和地產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開始將目光投向文化產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相繼建成,文化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文化部命名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有效地發揮了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據統計,2010年,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園區總收入規模超過2500億元,總利潤超過365億元。
五是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據統計,2001~2010年,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規模分別增長28倍和87倍。2011年中國出口文化產品1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2%,創出新高。以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完美世界、天津神界等為代表的文化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
分享到:
0 時間:2013-07-09 來源:靈核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