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yin荡公交嗯啊校花,搡老女人的全过程,年轻的公和我做爰,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无码人妻aⅴ大片大象传媒

?

行業報告 金融 能源

行業資訊 預警 機會

產業分析 趨勢 時評

大數據 管理 營銷

創  業 項目 故事

人  物 領袖 訪談

宏觀 經濟 策略

數據 行情 匯率

政策 時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財

地產 市場 環境

商業 觀察 要聞

區域 招商 園區

企業 百科 機會

預警 國際 國內

您現在的位置: 主頁 > 行業資訊 > 國內 >
湖南一公務員因升職無望帶職種田 學者稱違法


 

   
“帶甲歸田”的黃慶玖,是一位非典型基層公務員。

     調查他的種田背景,呈現的則是一些普通基層公務員的典型生存狀態:在鄉鎮基層干了一二十年,工資低,升職無望直至無欲,以養老心態活在官場,有的如黃慶玖則開始“謀錢途”,以至于觸到國家公務員法的紅線,盡管此舉在情理上容易獲得同情和理解。

     永州市零陵區,從主干道拐進區畜牧局的辦公大樓,需要經過一條有些破落的巷子。畜牧局的招牌被幾根竹架子遮住,工人在院子里挑沙土。這棟正在翻修的4層小樓,因遠離鬧市而顯得更加寂寥。

     黃慶玖的辦公室在3樓。他是這棟樓里唯一一個沒有具體職務的工作人員,工作內容是“協助副局長做事”。他的辦公室,也是唯一個沒掛科室門牌的。

     當初從鄉人大副主席申請調到此處,工作清閑無壓力是主要原因。同時,他當時已經獲得了第二個身份——在零陵區石山腳鄉擁有200多畝農田經營權的“種田大戶”。

     從實職走向閑職,在官員和農民兩種身份之間疊加糾纏,讓他仿佛坐了趟人生的過山車。

     閑職:“能謀得縣城里的清閑職位,是求之不得的事。”

     黃慶玖今年42歲,身材有些微胖,頭頂的發已稀疏到幾近“荒蕪”。

     他辦公室的隔壁是財務科和文明辦。財務科的幾個女同事對他印象不錯,“是個老實人,挺勤快的。”

     一名短頭發的女工作人員說,黃慶玖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便開始打掃衛生,有時候還幫她們把放在門外的垃圾倒了。除此之外,黃慶玖還愛學習,沒事喜歡鉆研網站,去年把畜牧局的網站重新搗鼓了一番,讓大家對這個來自鄉鎮的新同事刮目相看。

     同事們對黃的過去所知甚少,但黃慶玖種田一事,不少同事都表示知情,而且“十分理解”。有同事說,“他是跟別人一起種田的,這沒什么。”

     黃慶玖是在去年9月來到這個在編人員不到30人的單位。局里給他騰挪出3樓的一間辦公室,職務是副主任科員,主要協助分管養殖和動物防疫的副局長做事。

     局領導都在4樓。每天,黃慶玖都要爬辦公室左邊的Z字形樓梯,跑到副局長辦公室,聽他安排工作。

     這位副局長姓蔣,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打電話部署新一期的生豬養殖(閹割)計劃。對于黃的表現,他不愿做過多評價,只說,“我的事情都很雜,有事情就叫他,他一般也還能做好。”

     蔣姓副局長說,黃慶玖在職稱上跟他是平級(都是副科級)的,但黃不是領導。

     “每天都是做些瑣事。”黃慶玖說,在此之前,沒人做這份工作,所以不算接誰的班。

     從鄉人大副主席到非領導職務,黃慶玖并沒有經過多少掙扎。他不止一次跟記者說,“能謀得縣城里的清閑職位,是求之不得的事。”

    焦慮:孩子上初中了,將來上高中、考大學要花大錢。

     黃慶玖出生在農村。從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零陵區石山腳鄉任職。1999年,28歲的他當上了鄉鎮分管農業的副鄉長。2年后,任人大副主席。在這個職位上,他干了兩屆。

     對于以往的仕途經歷,黃不愿過多提及。“六局三辦一公司,只要跟農業沾點邊的,我都要負責接洽,很辛苦。”他說,最多的一次,他一連接待了5個不同的上級單位,忙得沒時間吃飯。

     在他的老同事眼中,他是個“舍得吃苦,舍得用力”的人。除此之外,也有缺點,比如沒有魄力,不善人際關系等等。

     “能吃苦”并沒給黃慶玖帶來多少收益。他說,直到離開鄉鎮,他的工資(包括福利津貼)每月才2300元——這個數目,是市區一名普通餐館年輕服務員工資的2倍左右,前提是餐館包食宿。

     黃慶玖說,在鄉鎮任職的20年時間里,他最初一個人擠在一間狹小的單位房里,每天數著日子過,很焦慮。后來遇到現在的妻子,住房條件有了一些改變,卻也增加了很多開銷。為了補貼家用,妻子后來去了一家紙板廠,工作環境惡劣,每月工資卻只有700多元。

    黃慶玖說,他的頭發就是那些年掉光的。

     2006年,他找親戚借了些錢,在郊區買了套100平米的房子,總房款10多萬,他選擇5年按揭,每月還貸將近2000元。

     這個數字曾讓他喘不過氣來。“當時想的是,趁孩子還小,不太需要錢,能過去就過去。生活嘛,總要逼一逼自己的。”

     妻子隨后去了市區一家酒店當服務員,每天晚上10點多才能回家,黃慶玖下班后要給孩子做飯,家務活也基本由他“承包”。盡管如此,他還是很滿足——用黃自己的話說,一家三口的生活,有了一絲光亮,畢竟,妻子的工資漲到了1000元。

     如今,黃慶玖的兒子已經上初一了。黃慶玖說,這是個讓父親焦慮的時候,“現在學費不要錢,等過了這3年,畢業擇校、上高中、考大學,哪個不是要死命花錢。”

     選擇:找親戚東拼西湊借來4萬元,帶頭“大戶包田”

     命運,似乎也在這個時候給了他“機會”。黃慶玖說,2012年3月份,他在石山腳鄉的南山村、文屯村督促春耕生產,發現有不少農田處于拋荒狀態,他覺得很可惜。

     跟村里幾個干部商量一番后,黃慶玖決定帶頭“大戶包田”,把這些農田全都利用起來。

     他躊躇滿志。之后,不到一個月時間,黃慶玖和村里另外兩個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從村民手里租到了200畝農田,用于制種和傳統水稻種植。

     這些田地,大多遠離水利設施和鄉間公路,地勢不好,分布也零散。而要實現機械化大面積耕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土地要連片。

     黃慶玖說,要從農民手里租到田,不是容易事,“農民們都有‘離鄉不離田’的想法。”黃慶玖多次跟著村干部去說服村民,村民最終多半會被這個“領導”打動,黃慶玖便可以用其他零散的田換來相對集中的田。

     在獲得土地經營權之后的幾天時間里,黃慶玖聯系上了省內一家大型種業公司。按照公司慣例,黃慶玖免費獲得種谷,收成后再將谷種賣給公司——這個,也讓黃慶玖覺得滿意。

     黃慶玖投入了4萬元,他說,這些錢都是找親戚東拼西湊借來的。

     彼時,黃慶玖還在石山腳鄉鄉政府任職。鄉政府離農田只有2公里路程,黃慶玖有輛電動車,雖然工作忙碌,他還是經常抽時間下田。

     2012年6月,零陵區各鄉鎮換屆。零陵區組織部的工作人員下到各鄉鎮摸底情況,像黃這樣在同一個職位上擔任了兩屆的,要么交流到其他鄉鎮擔任職務,要么平調到區里,擔任非領導職務。

     黃慶玖選擇了后者。為此,他還寫了一份申請,理由是:“年齡已大,希望能換個環境工作”。

     他說,“鄉鎮事情太多,壓力很大,換到別的鄉鎮也是換湯不換藥,可能當上正科級,但沒幾個人愿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鄉鎮公務員說,一個基層公務員,在崗位上做了很多年后,沒有后臺,沒有突出的能力,一般很難再往上升。那些基層干部如何安置?最常規的做法,就是平級調到縣里或區里,做份閑職直到退休,“也算是養老”。

     而這,也正合乎黃慶玖本人的解讀。他幾乎是高高興興地去區畜牧局報到的,因為“以后可以有更多時間照顧農田”。

    賬本:今年有望賺12萬元,這個數字相當于工資的五六倍

     今年5月2日,五一小長假后的第一個工作日。黃慶玖帶著一支由25個村民組成的“插秧隊”,浩浩蕩蕩地朝他的田地走去。

     他下到田里,指導別人怎么把泥巴糊到田埂邊上,以填好那些泥鰍鉆出來的洞,不讓田里的水流走。之后,又教一位村民怎么分辨母本四葉苗和五葉苗。折上岸頭,他隔老遠跟幾個做工的婦女喊話,某塊田要重新翻泥,太硬了播不了苗。

    他確實有些忙。今年,他承包的田地變成了400畝。

     他曾給記者算過一筆賬。從種子到入倉,一畝農田成本有谷種、插秧、機耕、收割、農藥、化肥、田管、曬谷等費用,正常情況下這些開支約為每畝500元左右,一塊畝產300公斤的水田,收成大概是600到700元,平均賺100多元;而用于制種(結出的稻谷不用于口糧,而是賣給種子公司)的水田,相對來說,成本和利潤都要高,純利潤大概為每畝200到300元左右——理想狀態下,100畝農田,如果全部用于制種,年利潤可達到兩三萬元。

     這也正是黃慶玖今年擴大生產的原因。算下來,400畝農田,可以賺得8萬到12萬元,加上政府補貼(零陵區為了鼓勵種田大戶,規定100畝以上大戶獎勵1萬元,而據黃慶玖說,今年政策可能更加利好,400畝有望獎勵4萬元),最少也可以賺到12萬元——這個數字,是黃慶玖目前工資年收入的5到6倍。

     這個有著400畝農田種植經營權的人,身份卻不是農民。即使下到農田,黃慶玖的左上衣口袋依然別著一個圓形工作牌,上面寫著職務:零陵區畜牧水產局副主任科員。

    質疑:種田的事被媒體報道后,仿佛坐了趟人生的過山車

     此時,關于黃慶玖以公務員身份種田的質疑聲開始傳來。當記者再次見到黃慶玖時,他說,自己更多的時間是在辦公室,沒花在種田上。

     5月10日,記者來到黃慶玖的辦公室,辦公桌上零星堆著幾份過期報紙和諸如《讀者》之類的雜志。黃慶玖從抽屜里摸出一本綠殼日記本說,他最近都在研究十八大精神,每天都會抄上幾頁十八大報告,日記本現在已經被他抄了近100頁。

     電腦旁邊比較顯眼的地方,擺放了一個日歷本,黃慶玖用黑色水筆在上面寫了每天的工作日程,1月和2月都甚少標注,只在元旦和春節期間,寫著寥寥幾個字:制種、稻谷結賬。

     到了3月份,除去雙休日,日歷本上開始每天都有標注。不過,內容依然簡單,有的只寫了四個字:今天開會。

     黃慶玖說,自己的事被媒體報道后,他仿佛坐了一趟人生的過山車。“最初,是作為正面典型報道的嘛,我自己也吹了些牛,哪里曉得后來又說不能種田。”

     “根本沒賺10多萬呢。”黃慶玖說,只賺了點汗水錢,兩三萬的樣子,“當時覺得,大戶包田,科學種植,是肯定可以賺錢的,哪里想到會這么不掙錢。”

     的確,關于他的第一篇報道《副鄉長辭職種田》,被國內多家媒體轉載,在網上引發熱議,黃慶玖被看做是一個不戀官場、回歸農田的非典型基層官員。

     而后,關于身份的質疑隨之而來。據稱,黃慶玖還因此接到上級領導部門的電話,批評他“愛出風頭,惹了麻煩。”

     對于黃慶玖種田一事,零陵區組織部稱,他們不了解情況,也不作評價。“這是他的個人行為。”

     黃慶玖說,妻子跟他吵架,罵他蠢,讓他跟記者解釋,他不是一個人種田,去年也沒賺那么多錢。記者提出采訪黃慶玖的妻子,被他婉言拒絕。

     黃慶玖對記者說,他已經決定不再種田了。“今年投入的幾萬塊錢,算是借給別人了。我只收回成本,給我一點利息就可以了。”

     他說,自己來自農村,考上大學不容易,是村里和父母的驕傲,如果因為種田丟了公務員的工作,會被村里人看成是“舍本逐末”的笑話。

     黃慶玖說完這些,臉上顯出更深的疲倦。他捶了捶腦袋,眼皮耷拉下來,緩慢地關掉電腦,打了卡,走出辦公室。

     “兒子回家了,要給他做晚飯。”他望著記者,似乎欲言又止。

     不過很快,他從口袋里摸出了一塊錢,道別之后,坐上了正好趕來的公交車。

    公務員種田,于法于情都說不過去

     姜明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慶玖的行為已經違反國家公務員法,而且在情理上同樣說不過去,他這等于拿著國家財政、納稅人的錢,辦自己的事,納稅人能同意嗎?

     公務員閑職太多,那就精簡,國家和人民財政負擔也不會這么重。現在的情況是,公務員考到了中央就一直在中央,考到了基層,就不太可能到中央。應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并進行從上到下的職務流動,讓基層公務員也看到希望。

     竹立家(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在中國很多鄉鎮,有兩種現象越來越普遍:一是一些基層公務員通過參股委托他人辦公司、企業等經商活動來謀利;二是官員通過自己的親屬、妻子、兒女等辦公司或經商謀取私利。黃慶玖的情況雖然不是經商,也沒有利用土地開企業開公司,但作為一個曾經分管農業、現在依然在相關單位謀職的公務員來說,利用農田從事生產并獲得利益,本質上跟公務員經商并沒有區別。

    在情理上容易獲得同情和理解

     肖仁福(湖南作家,研究官場多年):黃慶玖的情況雖然不容于法律,但是在情理上容易獲得同情和理解。類似黃慶玖這種公務員從事副業的情況,在中國基層比較普遍,所以矛頭不應對準個人甚至這種現象,而是制度,政府應該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官員人浮于事?公務員種田或者類似的現象為什么存在?大致可以理解為,他要生存,他的家庭要生活。當他在一個單位不需要操太多心,甚至可做的工作很少時,面對生活的壓力,他作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便會去尋找一些可能的“門路”。

     楊波(學者,研究公務員制度改革):問題的根源在于制度。首先,基層公務員中很多職位的設置屬于雞肋,甚至成為擺設,基本沒有很多事情做,加上待遇偏低,升職無望,這幾乎已經構成了基層公務員另謀“錢”途的主要原因。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一些欠發達地區基層公務員缺乏監督,這也間接促成了基層公務員在編不在崗、吃空餉現象的出現。

 

分享到:0  時間:2013-05-23 來源:靈核網整理 

版權聲明

  靈核網所有報告統計版權為《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所有,靈核網產品是《北京靈動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對市場調研、研究與整合的成果,究報告產品擁有唯一著作權。靈核網研究報告沒有通過任何第三方進行代理銷售,購買請直接與我公司客服聯系。   靈核網核心產品為有償提...[詳細]
關于靈核網 | 人才招聘| 免責聲明 | 服務條款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意見反饋|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運營公司: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專業市場調查研究機構-提供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
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翠微中里14號樓    北京市大興區天華大街5號院綠地啟航國際12號樓
400熱線:400-998-1068(7*24小時)      傳真:010-82894622轉608      E-mail:lhwscb@011088.cn      QQ:1342340450/1602788672
總部:010-82894622      市場部:010-56290519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377號 靈核網 版權所有 靈核網數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