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出租車調價”無疑是當下北京最熱門的話題,時隔7年,北京市出租車調價聽證會將于23日再次舉行。此前官方公布的兩套方案,均明確提出要上調出租車價格,這也引起了廣泛的議論。出租車價格該不該上調,誰將中調價中受益,上調價格真的能破解打車難嗎?
按北京市發改委半個月前公布的兩套出租車調價方案,出租車起步價將由現在的3公里10塊錢,提高至13塊錢,每公里計程價格提高到2.3元或2.6元。早晚高峰期間和低速等候費,由每5分鐘加收1公里租價調整為每5分鐘加收兩公里租價,其他時段仍按現行標準執行。對于出租車價格上漲,有些市民表示支持。郭女士告訴記者:“打車的時候和司機聊天,覺得他們其實也沒有掙到多少錢,(漲價)確實也是應該的。”
對于出租車價格上漲,也有市民明確表示反對。經常打車的丁女士就認為,出租車不應該漲價。“現在漲價漲了三塊錢,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一下子很難接受。”
根據公布的兩套方案測算,價格上調后,每位出租車司機平均每月收入會增加1400元和2300元。已經從事出租車行業13年的司機李師傅認為,對于北京的出租車司機來說,最有利的是提高在早晚高峰時段低速等候費的標準,不少出租車司機因為堵車時賺不到錢而拒載。他認為,此次公布的方案會改善這一狀況。“可以在下了班,早高峰或者晚高峰把(打車)價格提一下,把等候時間應該在縮短一下。現在是2分半一塊錢,可以把這個時間變成一分鐘或者一分半鐘,上下班高峰時候,我等車,我也能掙點兒錢。”
理論上,出租車司機將成為價格上調的最大受益者,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他們也有自己的顧慮,林師傅告訴記者,價格上調后收入肯定會有所改善,但是也要在合理的范圍內,如果價格調的太高,擔心會減少客源。“收入肯定會有所改善,但是還是要看具體的情況,因為漲價了以后肯定還有一段具體的時間,乘客愿意不愿意坐車呀,這都兩說著,而且企業會不會給漲份子錢,或者變相的漲錢,這都不好說。”
此前,北京市政府部門再三強調,此次調價的收益,將全部歸出租車司機所有。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在過去的7年里,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平均增加了60%—70%。出租車司機的收入增加了15%。租價的調整和利益關系的調整這個是必須的。我想市民也都能理解。”
在北京,打車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打車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熱門話題。為了緩解這種現象,政府部門也曾經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但這一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緩解。對于此次上調出租車價格,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漲價只是一個起點,僅僅依靠漲價就解決打車難,這樣的期待并不現實。北汽出租車集團總經理張俊峰告訴記者,調價只是解決打車難的手段之一,不能期待這一個因素把所有問題徹底解決了。“北京打車難的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市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會相繼出臺一系列的調整方案,調價只是綜合方案的一個部分,有經濟手段,有行政手段還有法律手段,也有企業自律的手段。(調價)只是經濟手段其中之一,價格可能會解決一部分需求。”
在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看來,調價不能有效解決打車難問題,甚至會使這個問題解決起來變得更難。“因為北京造成高峰時期打車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高峰時期擁堵非常嚴重,所以在擁堵的情況下,司機有這樣一個經驗,高峰必堵,堵車必賠。實際上漲價以后,對于司機來說在平時可以掙的更多,就增加了司機在高峰時期出車的機會成本,所以他會選擇更少出車。”
專家指出,要根治打車難的問題,還得需要觸及到出租車行業、乃至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等眾多的環節。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智新就認為,要使出租車行業健康發展,放低企業準入門檻、促進個體與企業之間平等競爭、降低稅費依然是未來的趨勢。“一個層面是要更多的企業放低準入門檻,讓更多的企業參與競爭;第二個讓個體出租車可以準入,降低準入門檻也參與競爭,個體和公司之間要形成一定程度的平等競爭;第三個降低稅費,切實的減少出租車司機的負擔,包括出租車公司和司機之間的經營管理模式,包括份子錢在內的這些問題會逐步的得到緩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