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外置業熱潮來襲 投資效益幾何)
6月18日,2013中國成都國際海外置業及旅游地產展覽會隆重舉行。隨之而來的是海外置業的探索在成都日益盛行,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塞浦路斯等世界各國適宜蓉商投資的各種地產業態得以全面展示。
市民吳小姐參加了一個由海外房產中介機構主辦的房地產推介會。會上,她被一個多倫多商貿城的商業移民項目所吸引,項目要求投資30萬~50萬加幣購買商貿城的商鋪,產權永久擁有,移民后可租可售,靈活占有主動權。這樣的低起點、高回報,令她心動不已。在了解詳細信息后,她開始盤算起海外投資的計劃。吳小姐告訴記者,按照預定的設想,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可以有6.5%左右。但她還是想等房價升值后轉手出讓,賺一筆差價。
海外置業是否風光無限好?對于普通市民,究竟是蛋糕還是陷阱?資金投入的低起步是否真的能夠換來高回報?圍繞著海外置業的一系列問題,《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了中豪律師集團(四川)事務所律師岑朗,從經濟法律層面,深入揭開“海外置業”迷霧。
記者:“不限購,沒有產權年限、稅費少”,海外置業的誘惑讓投資者們嗅到商機,海外置業投資,是否真能獲得理想的收益率?
岑朗:我認為可能性不大。其一,做風險投資首先需要看其變現能力,目前國外的房地產市場比較成熟,融資渠道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價出現高漲幅的可能性不大,投資者希望通過持有獲得大幅增值的愿望可能會落空。其二,國外的房產稅構成比較復雜,既有房屋的養護與持有成本較高,如果資金結構安排不好,可能會形成較重的負擔。
記者:國內的投資者在置業時往往傾向于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這個方向是否正確?
岑朗:目前歐美等國家的投資收益率并沒有想象中理想,以我一個朋友為例,前些日子他去新西蘭考察那邊旅游養老項目的投資環境,發現年收益率僅為3%。如果真的想投資海外置業,不妨考慮東南亞的新興國家,這些國家正處于上升期,在房地產方面獲得升值機會的可能性更大。不過,在購置之前需要好好研究當地的風俗與法律,以盡量規避風險。
記者:目前國外商業地產的發展情況如何?是否有投資價值?
岑朗:目前全球的商業市場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即電子商務盛行帶來的高替代率,令零售店與寫字樓都面臨趨勢性風險。隨著音像等技術進一步提升,家庭辦公會成為未來趨勢,因此持有商業地產的風險比較大。相反,我個人比較看好P-P,也就是人對人模式下的服務用商業房以及投資物流倉庫,物流倉庫的發展符合未來集中倉儲、快速分銷的趨勢。
記者:針對計劃進行海外置業的投資者,請您給他們一些建議。
岑朗:有部分人對投資海外地產有偏好,如果是出于消費項目,是可以的,但如果是為了移民,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其實,我倒認為,目前中國的內需正在上升,隨著改革紅利的釋放,也有很多投資機會。如果考慮對個人的資產做一個增長性配置,不妨嘗試投入新能源或環境治理行業,尋找這方面的私募基金以及信托,也能獲得一個確實的收益。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