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人口拐點也將越來越近。而面對人口即將減少的這一現狀,始于上世紀70年代制定的“計劃生育”政策必須也要與時俱進進行一些變化。中國放開單獨二胎也正是順應了這一變化,可以說是這是一頂利長遠的政策轉向。
在上世紀70年代,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可以說是符合當時的國情的。當時國際格局,西方與東方社會已經不在是戰爭狀態下的對峙,而是逐漸的向友好合作方面轉變,各國都將本國發展的重點轉向經濟建設。可以說,當時人口的備戰需要已經不明顯,相反如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問題。也正是在這種迫切的需要下,計劃生育得以出臺。通過控制人口的增長速度,同時進行改革開放,令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與人口增長速度相匹配。
雖然人口過多,而社會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就會影響社會的穩定。但這不意味著人口越少越好。眾所周知,經濟發展不僅需要技術、資本兩種要素,人力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要素之一。在勞動力供應數量與崗位供應數量處于平衡的狀態下,勞動力減少的結果便會導致用工荒,人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的消失。而這也是目前中國所面臨的問題。
上世紀50、60年代是中國的人口生育高峰,而現在這部分人口再過幾年、十幾年便會全部退出勞動力市場,這巨大的勞動力市場缺口依靠目前的計劃生育政策是無法補充的。
這是一張2006年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圖,從該圖上可以看出:45~59歲的人口數量,要遠大于0~15歲的人口數量。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45~59歲人口退休所空出的崗位數量,0~15歲年齡段的人群無法補足,結果就是用工荒將會越來越嚴重,企業雇傭的成本越來越高,人口紅利消失。
除了以上經濟因素之外,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還會出現一些社會問題,最為明顯的就是養老問題。雖然退休職工有養老金,但目前職工養老金缺口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養老金替代率已經下降到國際標準線之下。可以說,職工養老金越來越體現出了保基本的特征。這也就是意味著在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下,未來421家庭結構中,處于中間層的子女的養老責任就會越來越重,生活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而且在我國現行的養老金統籌安排制度下,還可能會出現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尷尬。一個最普遍的擔憂就是,80、90后繳納養老金給40、50后養老,但誰給80、90后養老的問題。因為現行的只生一孩的計劃政策,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因而,三十年前提出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不適合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要做出改變。而時,中國選擇放開單獨二胎政策也是順應時代的變遷。正如三十年前,我國提出計劃生育政策符合當時國情一樣。
而對于社會上所擔憂的放開可能會導致我國人口再度過大膨脹的問題,筆者認為沒有必要擔憂。因為國際上最理想的生育率是2.2左右,而中國目前遠低于這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