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建議———加大綠道自行車道投入力度
何唯平認為,現在國內慢車道不僅路面狹窄、彎路多、坡道多,自行車在夾縫中鉆來鉆去,被尾氣和喇叭聲包圍,且不說什么效率,連起碼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證。廣東省很多個城市都修建了綠道或自行車道,但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首先是利用率不高,甚至成了停車道,或者與公交車道交織;其次是線路設計不合理,在規劃自行車道時,很多城市沒有考慮到交叉路口、天橋、環形路、立交橋等因素,導致自行車道可能比機動車道的路程更遠;還有,配套設施系統不夠完善,線路指示標志不夠完善,缺乏色彩規劃,部分路面狀況較差。
何唯平建議,優化綠道或自行車道路線。對現有的不合理路線重新規劃建設,盡量縮短自行車的行車路程,在交叉路口、天橋、地下通道、立交橋等交通復雜的路段提供專門的自行車通道,為騎車人提供便利。對于亂占、亂搶自行車道的行為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處罰,讓已建設的綠道或自行車道切實地被利用起來。在三到五年內建設一條自行車高速公路。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加大綠道和自行車道的投入力度,在優化現有綠道系統的基礎上,爭取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建設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高速公路。
省住建廳———鼓勵有條件地區“先行先試”
省住建廳稱,根據廣東各城市居民出行調查數據,自行車主要服務于短距離出行,平均出行時間為15分鐘左右,60%的自行車出行距離在三公里以內,80%的自行車出行距離在5公里以內,因此,對于提案提出的建設自行車“高速公路”樣板路的建議,省住建廳認為可以根據廣東實際情況,主要在城市建成區內針對市民日常通勤需要,規劃建設服務中短距離(15公里左右)的自行車“快線”(快速路)。
省住建廳表示,在不斷提升綠道慢行交通功能的同時,將自行車快速路網規劃納入住建廳編制的《廣東省慢行交通規劃指引》、《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指引》及各地市城市總體規劃的交通體系,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
如在粵東西北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工作中,可將自行車快速路規劃納入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設規劃和新區建設總體規劃中,在新區啟步區開展自行車快速路等非機動車交通系統規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