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特定對象的關愛不能代替對群眾根本利益的負責,一陣子的感動保證不了對人民一輩子的忠誠。在做決策、辦事情的時候,能不能把群眾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才是我們與群眾感情指數的度量衡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是公安機關的立身之本與力量源泉。但是,現在大家有時會感到群眾和我們在感情上有些生分,從我們自身找原因,也會覺得對群眾的感情不那么到位。想“為官”的事情多了,想“為民”的事情少了,眼睛向上看得多了,向下看得少了,沒有很好地把服務人民群眾、維護公平正義落實到具體的執法實踐和每一起司法個案中。
說實話,有的同志言必稱“群眾”,其實并不懂得“群眾”的概念,更不懂得“群眾”的疾苦,而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在這種心態下奢談“群眾”,其實是以“群眾”裝點門面,是作秀。毛澤東同志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感情,也沒有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感情。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不接觸群眾、不聯系群眾,必然與群眾越來越生分,做決策、辦事情必然是“屁股指揮腦袋”,不能把事情辦到群眾心里,讓群眾滿意。
古人說,“穿百姓衣、吃百姓飯,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棗強縣公安局大營鎮派出所原所長、全國公安戰線二級英模范黨育說,“不穿警服是老百姓,穿上警服還是老百姓”,這話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群眾觀點、群眾觀念。
范黨育犧牲后,每逢過年過節,我都會去看望他80歲的老母親,我們相處得和母子一樣,感情很深。但是,我感覺,這種人倫之情還不能代表我們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真正感情,對特定對象的關愛不能代替對群眾根本利益的負責,一陣子的感動保證不了對人民一輩子的忠誠。在我們做決策、辦事情的時候,能不能把群眾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是我們與群眾感情指數的度量衡。
我們一些政法機關特別是窗口單位存在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這“四難”問題,群眾意見很大。在一些地方,有干警反映,到群眾家里做工作也面臨這“四難”,還抱怨說:“這也要求依靠群眾,那也要求依靠群眾,現在哪有群眾可依靠啊?”這值得反思,必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我們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上,工作真正到位了,老百姓沒有理由不支持我們。現在網上有一句流行語叫“傷不起”,對于我們來說,最“傷不起”的是民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傷老百姓的心。
比如,去年冬天,我到石家莊電業小區走訪征求意見,居委會一位白發蒼蒼的大媽說:要說意見的話,就一條,請你們把警務室取暖問題給解決了,別把孩子凍著!老人家說的孩子就是那個社區的民警,也是個“范黨育式”的民警。聽了這話,我非常感動,對旁邊的同志有感而發說:警民關系,關鍵在警!
——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廳黨委書記張越日前在省公安廳黨委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