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預測,自嫦娥三號成功發射起一周內,空間天氣整體平靜,對嫦娥三號入軌和飛行影響不大。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高級工程師郭建廣介紹說,嫦娥三號發射后,在軌道預測、星體安全、星地通信和地面測控時,均需考慮空間天氣因素,空間天氣的影響貫穿其整個飛行過程。
“在穿出地球磁層前,嫦娥三號可能會受到空間輻射、高層大氣、電離層以及空間碎片等空間天氣因素的影響。在穿出磁層后,嫦娥三號將進入行星際空間,影響它的主要空間天氣因素是太陽風暴和宇宙射線帶來的輻射損傷。”郭建廣說。另外,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開始科學探測后,將繼續承受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及其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帶來的損傷,同時,月球上白天溫度高達127℃,夜晚低至-183℃的晝夜溫差也是極大的考驗。
郭建廣還介紹,今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年,僅10月25日至11月8日,太陽就已經釋放了7~8個大耀斑,其中包括4個最強級別的耀斑事件。雖然近一周內太陽活動較為平靜,不會對嫦娥三號造成影響,但“玉兔”號月球車還需要在月球上開展為期90天的科學探測活動,因此未來還要密切監測空間天氣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