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開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新局面。從“老虎蒼蠅一起打”到“把權利關進籠子”的決心;從“月餅禁令”到“送禮禁令”的步步深入,黨中央采取一系列舉措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群眾:這一年多來,網絡反腐力度很大,像雷政富、表哥、房叔、房姐,這些都是有人在網上舉報了,然后很快就查處了,這個透明度很高,效率也很高。但是我希望咱們能從根兒上反腐。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是百姓的呼聲,也是中央的決心和行動。十八大以來,中央進一步在制度層面、機制層面、立法層面采取全方位行動,規范約束權力,強化監督。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就是其中重要一步。
半年內,中央啟動兩輪巡視工作,工作重點就是找出“老虎”和“蒼蠅”。在已經結束的第一輪巡視工作中,10個被巡查單位9個被查出有腐敗問題,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
張軍:10月28號中央紀委立案調查的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嚴重違法違紀案,就是巡視中發現的案件,移交給中央紀委后,中央紀委優先辦理,也就是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決定立案采取調查措施。
一年來,十多位省部級高官因涉嫌嚴重違法違紀而落馬,讓百姓看到了中央對腐敗的零容忍。中央紀委副書記李玉賦說:
李玉賦:我們要通過改革創新,更加科學有效地制約和監督權力,更加堅決有力地懲治腐敗。
群眾:八項規定出臺得太及時了,實施這一年,社會風氣變了。比如領導視察時開道、封路的現象沒有了,群眾的意見也沒有了。我想問的是,八項規定的很多措施,真的會一直堅持下去嗎?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作風建設為切入口和突破口,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和措施,贏得了黨心民心。
從控制新建樓堂館所到提倡節儉辦晚會;從狠剎會議費支出到嚴禁公款購買年貨節禮;一年間,黨風政風帶動了社風民風的好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逐步成為社會各界和廣大百姓的共識。
記者:你們覺得中紀委的這些通知會有用嗎?
群眾:有用。肯定會有用。沒發這個通知之前,公款消費太多,這樣一直堅持下來的話,公款消費肯定會遏制住。
早打招呼,讓相關產業早有準備;早作提醒,讓那些準備花公款送禮的手不要伸出來。而每個禁令都抓住節慶這個節點,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認為,這更是別有深意。
任建明:中紀委持續把節慶作為一個結點來抓,實際上是不斷改變關系社會這種文化的土壤。
群眾: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這些讓老百姓深惡痛絕的不良風氣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起來也不可能短期見效。我就想知道,中央的決心到底有多大?
今年6月以來,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中央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教育實踐活動首先在中央政治局開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表示:
習近平: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
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問題,堅決遏制文山會海、檢查評比泛濫現象,切實解決超標配備公車、多占辦公室和住房、濫建樓堂館所和違規使用“三公”經費等問題,堅決遏制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一些涉及“四風”的問題得到依法依規查處。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
辛鳴:從八項規定到群眾路線教育,這樣一點一點地去做,就可以積小勝成大勝,就會最終贏得一個風清氣盛的黨風、民風和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