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工作會議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要以最堅決的意志、最堅決的行動掃除政法領域的腐敗現象,堅決清除害群之馬。據新華社電
■ 解讀
做到黨領導立法、帶頭守法
習近平說,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行憲法法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黨委政法委要明確職能定位,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領導政法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解讀】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介紹,上述表述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有提及。這次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重點提及這段話,說明習近平對政法工作的基本定位是尊重憲法,一切在憲法的框架內工作。
在這段表述中,習近平重點強調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領導政法工作,這是他對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法治一詞要貫穿于政法工作始終。
干部禁以言代法、以權壓法
習近平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該由自己行使的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違反法定程序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奮飛表示,“建立健全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
去年,中央政法委下文提過政法機關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目前,河南省公安機關、法院都已開始實施這個制度。該制度可以從程序層面對領導干部以權壓法進行約束,不過在實施過程中還需制定具體的規定,以免流于形式。
損害群眾權益4個“決不允許”
習近平說,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解讀】
馬懷德認為,當前的政法工作,老百姓告狀難、打官司難、執法機關不規范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解決,在司法實踐中較為突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的4個“決不允許”,實際上是對公安、司法部門的工作提出了4條“禁令”,要求政法部門必須解決好這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表明了中央在這方面的決心。
執法辦案各環節通“高壓線”
習近平說,要靠制度來保障,在執法辦案各個環節都設置隔離墻、通上高壓線,誰違反制度就要給予最嚴厲的處罰。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
【解讀】
李奮飛認為,“執法辦案各個環節設置隔離墻”,這是對政法機關工作的一個重要要求。其中包括了公安機關辦案過程中的監督、法院審判如何防止干擾等各個環節。目前司法機關已經制定了相關規定,但在基層執行上還是有一些紕漏,要求將這些紕漏降至最低。
同時,提出“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意識”,這為政法各部門的公開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京報記者 邢世偉
■ 盤點
2013年已經過去,在“法治中國”建設過程中,有四大方面的事件值得回顧。
關鍵詞1:糾正錯案
從不放過壞人,到不冤枉好人
2013年,以17年前的浙江蕭山殺人案復查為起點,以河南平頂山中院賠償李懷亮近百萬元告終。這一年,被稱為平反冤假錯案最集中的年份。
在平反冤假錯案的同時,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相繼制定了防范冤假錯案的剛性制度,從辦案和審判程序上防范冤假錯案的發生。
【點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奮飛認為,包括趙作海案等冤假錯案的披露,讓公眾對司法公信力產生了負面情緒。刑訴法大修后,政法部門出臺防范冤假錯案規定,執行刑訴法“疑罪從無”的司法理念,從“不放過一個壞人”到“不冤枉一個好人”轉變,說明司法辦案的理念和程序將更加法制化、規范化。
關鍵詞2:信訪改革
涉法涉訴信訪數量開始下降
《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這項改革,就是把訴訟和信訪分離,把涉及民事、行政、刑事訴訟的信訪,從普通信訪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處理,破解“信訪不信法”,甚至“棄法轉訪”、“以訪壓法”。
目前,中央政法委已經在各個省市進行試點。中央政法委有關人士稱,涉法涉訴信訪數量已經開始下降。
【點評】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衛東認為,部分民眾認為通過不斷上訪才能引起注意,使得涉法涉訴信訪陷入尷尬。此次涉法涉訴信訪回歸司法,從機制上理順了涉法涉訴信訪的最終解決渠道。
關鍵詞3:司法公開
用信息公開倒逼司法公正
薄熙來,曾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他的案子如何處理,被視為對中國法治成色的一次檢測。后來,庭審被微博直播。此后,微博直播成為不少案件庭審公開的一個選擇。
2013年,最高法開通了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并宣布全面啟動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公開平臺建設。此外,最高法成立了新聞局。最高法司改辦主任賀小榮表示,最高法此舉意在用公開倒逼公正。
據統計,目前31個省級法院、26個省級公安機關、9個省級檢察院已開通官微。
【點評】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稱,去年,通過大力推行司法公開和建設與民眾互動的多元渠道,對于提升司法公信力將有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4:勞教廢止
勞教制度存在58年壽終正寢
2013年,已經存在58年的勞動教養制度壽終正寢。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廢止勞動教養制度。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廢除勞教制度的決定。至此,勞動教養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點評】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衛國表示,廢除勞教制度無疑維護了憲法的權威。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而勞教制度單以行政命令就可以來剝奪人身自由,與憲法違背。 新京報記者 邢世偉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要點
工作領導
政法戰線要旗幟鮮明堅持黨的領導
兩個關系
①要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系
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行憲法法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②要正確處理堅持黨的領導和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的關系
基本任務
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兩個關系
①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系
要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
②要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
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發動全社會一起做好維穩工作。
核心價值追求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四個“決不允許”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
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
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
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
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根本目標
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五項舉措
①堅決遏制嚴重刑事犯罪高發態勢
②在執法辦案各個環節都設置隔離墻、通上高壓線。
③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
④各級領導干部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⑤要建立健全違反法定程序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隊伍建設
目標
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
舉措
要以最堅決的意志、最堅決的行動掃除政法領域的腐敗現象,堅決清除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