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中國海軍綿陽艦、交通運輸部所屬的“南海救115”輪抵達馬航飛機失聯海區并展開搜救工作。此外,中方緊急調動近10顆衛星保障搜救。在多國聯合及飛機搜尋下,預計將較快完成大致10萬平方公里的疑似區域搜尋。
搜救方案
“海巡31”協調指揮搜救
記者從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獲悉,已經制定10日至12日搜救方案。多艘已經到達的艦船分區域,采用雷達、聲吶對水上和水下目標進行搜尋探測,截至昨天21時,未發現可疑漂浮物和海底可疑點。
據報道,根據中國海上搜救中心馬航失聯客機海上搜救第一次緊急會商會的最新部署,交通運輸部所屬的“海巡31”輪抵達搜救現場后,將承擔我國現場搜救協調船的職責,負責組織、協調我國搜救船舶的搜救行動,研判形勢,并制定搜救方案。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說,“海巡31”輪還負責對外協調聯系,同時要將有關情況報告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另外,中方搜救直升機參與搜救的現場統一組織協調工作由海軍井岡山艦負責。
“海巡31”輪搭載1架直升機及掃測設備預計11日17時抵達指定搜救區域。“南海救101”輪搭載潛水員及掃測設備預計11日18時抵達指定搜救區域。
據央視報道,我國已劃定長90海里,寬25海里,總面積約2250平方海里(約合7717平方公里)的長方形區域為12日前的海上搜救范圍。截至10日中午12時,多個國家共出動34架飛機40艘船艦,仍未有所發現。
另據新華社報道,交通運輸部海上搜救中心總值班室副主任卓立表示,理論上按照每條船一天搜尋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計算,在多國聯合及飛機搜尋下預計將較快完成大致10萬平方公里的疑似區域搜尋。
搜救方法
將海域切成小方格搜索
10日凌晨,中國海軍綿陽艦抵達馬航飛機失聯海區,目前已展開搜救。井岡山艦、昆侖山艦、海口艦等三艘軍艦繼續向目的地航渡,并全面做好搜索救援準備。
另據了解,海軍已命令兩艘專業遠洋救生船提高戰備等級,做好出航準備。
綿陽艦艦長張玉在電話中介紹說,截至10日11時,綿陽艦與海警3411輪協同完成了對一片40海里×40海里海區的搜索,正在航行至下一搜索區。11日到達任務區后,井岡山艦將與先期抵達的綿陽艦組成編隊,協同執行搜救任務。
根據搜救方案,直升機以平行和擴展航線空中搜索,水面艦艇沿縱向、橫向兩條航線弓字形行駛,把搜索海域分割為大約2海里×2海里的小方格。“我們要用上空中和水面所有的觀察手段,提高發現概率。一旦發現遇險人員、可疑漂浮物或海面油污,立即實施救援、打撈、取樣工作。”井岡山艦艦長劉忠鵠說。
在前往馬航失聯客機疑似墜落海域的交通部“南海救101”輪上,現場指揮組聯絡協調小組組長曾作青說,白天搜尋手段主要以目視搜尋為主,輔以望遠鏡和雷達等設備搜索;夜間和能見度不良情況下,目視加紅外夜視儀、掃海燈、光電跟蹤系統和雷達等搜索。
搜尋作業中在駕駛室及兩側安排6至8名瞭望人員保持不間斷搜索瞭望。搜尋航速白天控制在10節左右,晚上控制在5節左右。在確定信標或殘骸疑似位置后,救助船將及時拋設浮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潛水員應緊急下水核實或排除。
搜救“新兵”
急調衛星搜尋失聯客機
昨日,我國再次緊急調動近10顆衛星保障馬航失聯客機的搜救工作。據國防部網站消息,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已經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配合地面搜救人員開展對失聯航班的搜索救援行動。
據了解,目前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已經啟動了衛星測控應急預案,對在軌運行衛星測控計劃進行調整。緊急調動海洋、風云、高分、遙感等4個型號,近10顆衛星為地面搜救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其中,部分衛星還停止了原有工作計劃,清空星上原有指令,全力投入搜救任務,以加強對失聯區域的氣象監控、通信、目標搜索等行動的支持。
事件發生以來,中心連續向各型號衛星準確注入應用指令數百條。
此外,據央視新聞報道,NASA一顆衛星在3月9日北京時間11:35拍攝了相關海域的一張250米精度的衛星圖像,圖片定位約在104.6°E,6.1°N。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專家說,衛星本身是為救援提供幫助,這些遙感衛星相當于分辨率高的相機,都有一定的覆蓋范圍,通過調動可以決定拍攝的具體位置。衛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使地面通過這些信息進行救援。比如,提供失事地點的圖像,搜救隊伍就可以通過這些圖像來尋找漂浮物等與飛機有關的東西。專家說,衛星拍到圖像會傳送至地面的衛星接收站,接收站處理后把圖像傳給指揮決策機構,這個過程通常需要數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