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3月3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綠樹掩映的布魯塞爾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外交使團,這里是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所在地,同時擁有其他700多個國際組織和100多個外交使團在這里設立總部或辦事處。因此,布魯塞爾不僅是比利時的首都,也時常被稱為“歐洲的首都”。 昨天,習近平主席抵達這座 “歐洲首都”,開始歐洲四國之行最后一站的訪問。
除了對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將于當地時間31日上午,北京時間今天下午訪問歐盟總部,與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和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分別會面。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這里,此訪對中歐關系具有里程碑意義。
站在歐盟總部大樓前,除了高高豎起的藍天金星旗以外,廣場中央一塊一人多高的石碑最引人矚目,這是為提出歐洲一體化計劃的法國前外長羅伯特舒曼所豎立的。1950年法德的煤鋼聯營,之后聯盟越擴越大,從“歐洲共同體”到擁有超國家權力“歐盟”的出現,從統一的貨幣歐元到現在開始呼喚統一的財政制度,歐洲一體化的道路越走越遠。社科院歐洲所所長周弘認為,這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制度創新。
周弘:歐洲一體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創新,是一種制度創新,這種制度創新首先解決了和平的問題,因為很多的戰爭都是起源于一種惡性競爭,然后把惡性競爭的方式給轉變了。第二,這個制度創新給歐洲帶來了繁榮,因為它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如果你把經濟圈在像歐洲一個一個的中小型的國家里,它的發展肯定受到局限,但是歐洲一體化用制度的創新方式把這些國家的市場連成一片,使得在這個大市場里,能夠實現他們一開始提出來的四大自由。
歐盟的 “超國家”特性體現在經濟和貿易很多規則制定都是在歐盟層面,而不在成員國,還記得去年中國與歐盟的光伏案嗎?雖然我們與成員國之間進行了交涉,但最后問題解決還必須通過歐盟層面,而對中國的起訴也是來自歐盟。在讓渡了很多國家主權之后,歐盟現在成了實實在在的實權機構。
周弘:習主席的出訪表明了中國人對歐洲一體化的支持,也表明中國對歐洲一體化這種制度創新的贊賞,同時還給我們開辟了一個路徑,在治理創新、制度創新、這些方面中國和歐盟是能夠找到共同語言的。
從貿易總量上看,歐盟已經連續十年保持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雖然期間出現了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歐盟也始終沒有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是中國的企業也在疼痛中有所成長:
周弘:一個不斷擴大的歐盟市場,一個很規范的歐盟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出口商品的優化和提升其實是有好處的。我們出口歐洲市場的產品不用一個一個的去打開市場,面對的就只有一個市場,就是歐盟市場。另外,我們經常認為不好的就是它標準很高,門檻很高,特別是對于我們投資來說,各種各樣的法律條文都必須滿足,但是我們國家的產品在升級換代,有一個高標準作為我們的目標能夠倒逼我們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1975年就與歐盟的前身“歐洲共同體”建立了外交關系,2003年中國歐盟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肩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繁榮的責任上,中國始終堅持從“戰略”的高度來看待歐盟和中歐關系。
作為多極化世界的重要力量,相信習主席這次的歐盟訪問將會進一步提升中歐關系水平,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創造更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