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結束擔任國家主席后的首次歐洲之旅,11天走訪4國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總部,發表4篇署名文章和6次演講和講話,會見9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簽署5份聯合聲明和一份長期規劃,還帶去令人矚目的“領導人訂單”。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周弘認為,習近平訪歐是中國外交整體布局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用中國人的坦誠和理解換取歐洲人的真誠相待和平等尊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閆瑾認為,習近平此訪開啟中歐關系新起點,影響深遠。
1
超高規格接待
體現歐盟國家重視中國
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所到一國,無不受到最高規格接待,甚至連當地媒體也用“破天荒”來形容。
無論是荷蘭和比利時的皇家空軍戰機護航,還是法國的146名騎兵護衛;無論是德國最高規格的軍禮儀式,還是法國“打破常規”在榮軍院廣場舉行的歡迎儀式;無論是邀請為新郁金香品種命名,還是被授予比利時最高等級榮譽勛章,往訪國在接待中傾其所有。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閆瑾昨天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這體現歐盟國家對中國國家地位的重視,高度看重中國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安全等領域發揮的作用,同時也是對習近平本人的一種親善行為和示好。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
所長周弘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連用四個“非常”描述對習近平此訪的印象:涉及面非常廣、層次非常多、活動非常緊湊豐富、訪問人員也非常多,是一次全方位、多層次的訪問。
周弘指出,歐洲方面對中國元首夫婦的接待“空前高規格和熱烈”,說明各國都把這次訪問視為進一步推動中歐關系的最佳契機。
2
密集對外發聲
4篇署名文章6次講話
訪問期間,習近平在4個到訪國的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這是習近平首次在出訪時發表署名文章,此前往往是接受當地媒體采訪。閆瑾指出,聯合采訪一般是“對方關心什么我們解答什么”,相比之下,發表文章能更加主動闡述自己的主張和思想。這體現中國最高領導人在宣傳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訪問期間習近平還發表了6次講話和演講,“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國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就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等話語令人印象深刻。
閆瑾說,“獅子說”非常有用意,向世界表示中國實力的提升是一個和平的過程,是對目前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一個主動的回應。
“幾次演講非常坦誠,是對待朋友的坦誠,討論的問題既具有戰略性又非常務實,很了解歐洲,對歐洲的多元文化非常尊重,用中國人的坦誠和理解,換取歐洲人的真誠相待和平等尊重”,周弘如此評價。
3
合作成果豐富
推動中歐關系全面發展
訪問期間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中法180億歐元大訂單、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年底揭牌、中歐在條件成熟時簽訂自貿協定等備受關注。
“對于中歐關系,過去有各種聲音,習主席這次非常溫和也非常堅定地指出,中歐很多方面具有戰略伙伴關系,兩個力量、兩大市場、兩種文明進一步加強合作,對世界格局和規則絕對有意義”,周弘認為,習近平此訪體現中歐關系發展得“非常豐滿、非常成熟”,中國與不同國家提出不同的伙伴關系,并非千篇一律,而是細致、多元、有針對性。
周弘提到,此訪的合作既涉及經濟、政治、文化,也涉及改革、社會治理、公共治理等,還點到了許多可繼續開展合作的領域和可能,將推動中歐關系向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
閆瑾認為,習近平此訪將對中歐關系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使中歐關系開始一個新的起點,尤其提到一些新機制的構建,如將中德外長級戰略對話提升為外交與安全對話、建立人文交流機制等,認為這些制度性安排“比簽了幾個大單更加重要”,能加深互信,使關系穩定向前發展。
習近平在訪問中“不回避問題”的特點也讓周弘印象深刻,“與歐洲人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意愿表現得很強烈、真誠”。周弘認為,習近平這次歐洲之旅,是中國整體外交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歐洲外交這一筆畫得非常漂亮、全面”,使中國整個外交布局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