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歡迎中國貴賓的紅地毯從溫莎城堡一直鋪到唐寧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7日用夸張的描述報道英國對中國代表團的禮遇。當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訪英行程正式展開,他會見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首相卡梅倫進行大范圍和小范圍的會談,并出席中英全球經濟圓桌會。
世界力圖從如此密集的行程中解讀正在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一個老牌西方大國擦出什么樣的火花,經濟合作大單成為最受關注的“重頭戲”,路透社、美國《華爾街日報》等都重點關注英國石油與中國簽署的200億美元供氣協議,香港《信報》17日的社論稱,中英經貿關系蘊含著濃厚的利益互補色彩,有助于維持全面戰略伙伴的長期關系。
“英國歡呼來自中國的大訂單”,德國財經網稱,李克強開始為期三天的英國之行。中國貴賓沉沉的行李箱,給這個經濟處于陰沉的國家帶來燦爛陽光。英國人鋪著紅地毯迎接東方貴客。預計李克強此次訪問將推動雙方在核電、高鐵、金融、高科技等領域的合作,訂單價值超過220億歐元。
據法新社報道,中英兩國17日簽署140億英鎊的貿易大單。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聯合記者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天,我們簽署了價值超過140億英鎊的協議”。法新社的報道沒有談及協議細節,但援引英國石油公司早前透露的消息稱,BP周二稍晚將與中海油簽署為期20年的約200億美元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殼牌公司也宣布將與中海油簽署協議。中國還表示參與投資連接英國北部和倫敦的高速鐵路網。
英國石油公司總裁達德利說:“這個協議太好了,貿易為中英兩國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橋梁。”
很多分析認為,這一數額驚人的協議只是此訪成果的一部分。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中國總理此次出訪陣容十分強大,將由200多名企業界人士,包括一些中國大公司的老板和重要銀行的總裁等陪同。英國廣播公司還專門分析了中國代表團組成:與中國總理一道來訪的企業,從進出口商會至國家電網,從金融投資到地板與服飾公司,連河南的小額貸款公司也來一道尋求機會,可謂包羅萬象。
英國廣播公司評論說,盡管這些中國公司在英國并非家喻戶曉的名字,但這一中國企業名單確實是中英商業關系的縮影。正如德國和法國所了解的那樣,行業關系是推動對華貿易關系的關鍵。德國的制造業對中國而言十分重要。德國對華出口是英國的四倍。法國與中國的關系中有很大程度上是法國對于核電的知識掌握以及中國龐大的核電站建設計劃。英國直到現在才意識到,與其四面開火,不如挑好自己的目標。應該承認,英國的起點低,貿易赤字仍然很大。但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第三大對華出口國。這其中有什么改變嗎?態度。在成為外交大臣后,黑格要求英國駐世界各地的大使館更加關注商業。對此,英國駐中國使館認真地貫徹。
作為態度改變的一個例證,英國內政部17日宣布將啟動一系列面向中國游客的簽證優惠政策,不僅對當下繁瑣的簽證申請程序進行簡化,也擴充了位于中國的簽證服務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