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節前,中央三發中秋、國慶不得用公款請客送禮禁令,輿論認為此舉傳遞了遏制節日腐敗的信號。今歲中秋節前,中央再發一道緊箍咒:中央紀委監察部在官網開通“公款送月餅等‘四風’問題舉報窗”,邀群眾舉報中秋公款送月餅、禮券等行為。
從發出禁令,到邀請舉報、公開曝光,嚴禁用公款送節禮的禁令之網織得更嚴密了。事實上,這道緊箍咒除了邀請舉報、公開曝光外,還請公眾對“四風”問題提出治理建議、發布網友在新媒體上曬出的公款贈送節禮現象。整治歪風走到這一步,制度的剛性約束,將顯現出更強的威力,進而使歪風無處躲藏,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群眾監督的引入。
事實上,邀請群眾舉報,真正的威力在于震懾。如果說把有形的月餅化為無形的券、卡,會使一些人心存僥幸不加收斂,那么,群眾無處不在的眼睛,將讓這些人很難藏身。因為,只要你去將券、卡等兌現,那么群眾就可能將你舉報出去。也許有人會委托七大姑八大姨之類的去提取,混同于普通群眾以圖蒙混過關,但群眾仍然可以出于合理懷疑而舉報,再經由有關部門甄別,可謂威力有加、又避免傷及無辜。這就會使一些人斷了念想,因為誰都害怕這種不期然的、無處不在的眼睛。
從制度建樹來看,中央紀委開啟的這一監督模式,也是將群眾舉報納入制度軌道的新嘗試。既敞開大門請群眾舉報,又通過甄別將違紀者點名道姓曝光,二者結合將使舉報和曝光在新的制度平臺上發揮組合作用。這種模式如果能擴及其他有關歪風事項的監督,將會更大地挖掘群眾監督的內在潛力,更好地發揮群眾監督的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