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接近財政部人士處獲悉,按照財政部要求,今年全國各地已經啟動省級政府資產負債表的試編工作,包括上海、北京、安徽、湖南在內的多個省份已經開始試編多個市本級和縣區本級的政府資產負債表。專家表示,這項制度能夠完整反映各級政府所擁有的各類資產和承擔的各類負債,全面反映政府財務“家底”,引發各界關切的地方債未來將被關進“政府財報”的籠子。
據悉,北京市2013年10個區縣完成資產負債表的試編;湖南省14個市州本級都開始試編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并選擇19個縣市區進行試點;安徽省今年將試編范圍擴大到省本級及14個市和部分縣(區),其中馬鞍山審計局今年還首次開展了開發區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的審計工作。
事實上,政府資產負債表的試編工作早已于2011年啟動。消息人士稱,2011年,財政部國庫司印發了政府資產負債表試編指南,文件不對外公開,僅限于全國財政系統,試編工作開展多年一直相當“低調”。“2011年上半年財政部國庫司牽頭,選定包括北京、浙江、江蘇、天津等在內的12個省級政府,2012年從12個擴大到23個省級政府,到今年要求全部省級政府啟動試編政府資產負債表”。
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是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重要內容,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包括政府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等財務報表及其解釋、財政經濟狀況分析等內容。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告訴記者,我國目前公布的財政收支數據是流量,政府資產和負債是存量數據。我國政府擁有龐大的資產,而且政府債務規模也非常引人關注。如果只公布收支,沒有資產負債的數據,是遠遠不夠的。
“編制政府資產負債表對于規范債務是非常有力的。政府債務信息在資產負債表中有一個全面的反映,政府管理者、地方發債的評級機構、老百姓都能看到,對于政府進一步舉債也是一個約束。”上述消息人士說,“政府需要承擔的、具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都應該在資產負債表里面,可以說這就是把債務關進了‘政府財報’的籠子。”
多位專家告訴記者,我國尚未建立健全權責發生制會計制度,這成為編制政府資產負債表的技術難點。
“我國目前各級政府只是‘試編’,用的是整合報表的概念,把涉及權責發生制信息的,比如一般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專戶、部門決算報表等,該合并的合并,該低效的抵消。從改革的路徑看,和我們最終要設立的綜合財務報告的制度是有一定距離的。”財政部財科所副研究員王晨明告訴記者,“這也是目前政府資產負債表被稱為‘試編’、不對外公布的原因之一。”
“我們現在的做法是如果有實物量(草坪的面積、公路的里程等),會在附注里面反映,如果沒有實物量,還要做進一步摸底調查。從2011年到現在,試編過程中,這些調查都在慢慢推開,但不會一朝一夕完成。”上述消息人士告訴記者,政府資產負債表從試編走向正式編制并向社會公布,應該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據介紹,我國很多資產,比如公路、鐵路、航道等都應該放進資產負債表,但是因為這些資產長期沒有數據,想放進去很難。因為如果正式編制資產負債表的話,需要數據可以客觀反映真實情況。
“我們對于債務部分的編制也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現在政府認賬的債務可以反映到資產負債表中,但是政府融資平臺、地方國有企業替政府融資形成的債務并沒有體現。所以目前試編的資產負債表無論是資產還是負債都不全面。”該消息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