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天安門主花壇——“祝福祖國”立體花籃與去年的傳統花籃留白式插花不同,采用西式插花,效果繁復美麗。天安門和長安街各處花壇還首次采用了3D打印技術,提高細節清晰度。
今年,天安門廣場的燈光效果在去年基礎上又有強化,夜間觀賞也很漂亮。主花壇廣泛采用LED燈具照明,中心花籃上的“中國夢”字樣在夜間也可看清。
【揭秘1】 “牡丹”成長用時一周
北京市花木公司總經理于學斌介紹,“祝福祖國”花籃中共有八九枝牡丹,最大的一枝牡丹直徑3.2米,重達300公斤,里面是金屬結構,外面是經過處理的織物,“這樣一枝牡丹從生產到插到花籃上需一周時間。”除牡丹外,花籃中還有月季、玉蘭、芙蓉等傳統花材,也有部分鮮花。整個花籃直徑50米,籃盤直徑15米,頂高15米,非常有氣勢。
花籃籃體增加了中國結圖案,四周嵌有“中國夢”字樣。與去年的傳統花籃留白式插花不同,今年的花籃儀式感更強,采用西式插花,效果繁復美麗。
【揭秘2】 首用3D掃描擺花壇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證國慶花壇的效果,今年的布置采取了3D打印、先出底稿、迷你穴盤苗等多種措施。天安門廣場花壇的一些重要部件都分次分批進行了3D掃描,提高精度,根據3D打印出的小樣再進行微調優化安裝,更好地體現構圖創意。
他稱,長安街沿線10處立體花壇中的駿馬、笑臉等生動的造型還提前制作了底稿,最大限度呈現設計效果。另外,長壽花等迷你穴盤苗的使用也提高了造型的精度和展示效果。
【揭秘3】 “京津冀”入主題
長安街沿線今年布置的10處立體花壇從建國門布置到復興門,體現國家走向復興繁榮之意。西單東北角的“協同發展”花壇把京津冀三地都納入其中,并有京劇、楊柳青年畫、皮影戲等特色文化元素。
東單東南角的“生態文明”立體花壇是這10個花壇中最高的,花壇中駿馬奔騰、青山綠水,頂高達9.8米。東單西南角的花壇為“公平誠信”,設計為天平形象,頂高7.9米。西單西北角的“自由飛翔”花壇由兩個孩童頭頂一只大沙燕風箏,表達人們放飛夢想的美好愿景。
【揭秘4】 5種小菊自主選育
今年國慶擺花用了5種自主選育的小菊,自主花材占15%到20%。炫秋系列的金輝、金蕊、黃鶯小菊與秋日藍天相映效果極佳,重陽系列的丹霞為橘紅色小菊,垂虹丁香則為淡紫色小菊,可自然懸垂,造型效果好。
天安門廣場加長安街沿線共使用了75萬盆(株)花,花材種類達120類,主要花材為市花菊花、海棠、鳳仙,還有一些五色草等立體花材。由于國慶期間氣溫已降低,國慶花材特意選用了一些三色堇、角堇等耐寒花材,使用生長調節劑延長花期,并采取局部覆蓋、除霜等保護措施,基本能保證11月上旬才凋落。
■ 背景
天安門廣場從1986年國慶節開始擺花以來,到2013年已有28年歷史,基本可分成三個階段。
1986年至1991年
平面花壇時代
包括1987年的大梅花形圖案花壇,1990年的牡丹花凸面花壇等,1989年采用的是高7米、長40米的坡面花壇。
1992年至2007年
噴泉花壇時代
在主花壇中心設計噴泉,四周圍繞花卉進行布置。
2008年至今
立體造型時代
2008年主花壇是巨型中國宮燈造型,2011年是一只喜慶的嵌著“中國結”的大紅燈籠,2013年“花果籃”表達了富貴吉祥、平安幸福、節節高升等良好寓意。今年的“祝福祖國”花籃則延續了立體花籃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