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于10月14日至15日在羅馬進行正式訪問,李克強總理勉勵中意企業家打造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爭做現代的馬可·波羅,推動兩國企業間合作邁上創新的路程,攜手創造更多合作成果。15日,李克強首訪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并發表演講,分享中國減貧經驗。
在世界糧食日前夕,李克強總理15日在位于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發表演講,分享中國減貧經驗。這是李克強就任總理后首訪聯合國組織,也是中國總理首次訪問糧農組織總部。
李克強表示,中國愿無保留提供技術和經驗,與世界各國攜手消除貧困饑餓,讓受到饑餓侵擾的人們得到溫飽,共同創造一個無饑餓、無貧困、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在會見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格拉齊亞諾時,李克強積極評價糧農組織為維護全球糧食安全、促進國際農業合作、推動全球減貧事業所作努力。他指出,維護糧食安全既需要各國將糧農問題作為國家發展的首要任務,也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已解決溫飽問題,但仍然有上億貧困人口。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徹底消除因饑餓造成的貧困,有信心主要依靠自身解決好13億人的吃飯問題,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貢獻。中國愿進一步加強同糧農組織的溝通協調和相互支持,深化農業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希望糧農組織繼續充分發揮作用,完善全球糧農治理體系,加強政策協調和資源整合力度,促進國際農業合作。
格拉齊亞諾表示,中國為世界糧食安全、消除饑餓作出了重要貢獻,是糧農組織最緊密的合作伙伴之一。糧農組織愿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共同促進世界糧食市場穩定與南南合作,維護世界糧食安全。
關注
世界糧食安全中國不是威脅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李克強總理15日訪問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日前,新華社記者就糧食領域熱點問題專訪了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朝鮮·蒙古代表伯希·米西卡。
中國是貢獻者未威脅糧食安全
問:如何看待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和“中國糧食威脅論”?
答:中國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在糧食數量和獲取方面已經不是問題,值得關注的是質量安全,以及人們傾向高熱量飲食造成營養失衡問題。同時,農業生態環境亟待恢復,每年有700億斤糧食在存儲、運輸、加工等環節被損失,都是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
關于糧食威脅論,一方面,中國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是對世界的貢獻;另一方面,假設中國糧食生產出問題,需大量從市場買糧,必將對世界糧食市場會產生震動。
中國是不是威脅,我認為要看幾個問題:中國是否在世界市場傾銷糧食?是否在國外,尤其是非洲國家大片買地?是否在主動獲取他國的農作物和動物基因專利?中國是否通過跨國種子公司大量收購非洲本土種子公司?是否在增加對非洲的農業技術和資金援助?只有最后一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其他都是否定的。所以我認為中國是貢獻者,而不是世界糧食安全的威脅。
對轉基因問題中國決策智慧
問: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糧農組織的態度如何?
答:我們也注意到人們對生物技術潛在風險的擔憂,包括對人和動物健康以及環境的影響。糧農組織支持基于科學的、能夠客觀評價轉基因食品的優勢和風險的評估體系。認真監測轉基因產品及其生產過程在推出之后的影響也很有必要,這樣才能確保對人類、動物和環境的持續安全。
總體來說,經過嚴格、科學檢測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是要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中國在轉基因問題上,尚未批準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種植,致力在轉基因研究領域保持領先,我認為是智慧的。
中意旅游簡化簽證發放程序
李克強總理當地時間14日下午在羅馬同意大利總理倫齊舉行會談。李克強表示,雙方要加強高端制造業、創意設計、航空航天等領域合作,擴大雙邊經貿規模,中方愿進一步擴大進口意方優勢產品,希望意方擴大對華相關技術轉讓;中國政府愿繼續鼓勵本國企業擴大對意投資,希望意方給予中方企業和人員更加全面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和工作居留便利。
中意兩國政府發表的《聯合聲明》,提出中意雙方在互利互惠和相互尊重對方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在意漢語教學和在華意大利語教學,擴大留學生交流規模。雙方愿在相互尊重社會制度和法律體系差異的基礎上,在司法、執法、安全、打擊跨國犯罪、反恐和建設法治國家等領域不斷提升合作水平。
此外,中方將積極參與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方將建造一個國家館和兩個企業館,并積極策劃開展省區市活動周(日)等系列活動。雙方將鼓勵本國公民赴對方國家旅游,簡化簽證發放程序。
中方不追求對意貿易順差
兩國總理在羅馬當地時間14日會談后共同會見了記者。李克強說,很高興來到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中方不追求對意貿易順差,對擴大中意貿易合作規模充滿信心,愿與意方繼續深挖務實合作。協議規模高達80億歐元,這說明貿易投資規模還會擴大。
“中意都是有飲食文化的國家。中國有餃子、春卷,意大利有意大利面、披薩,都聞名世界。我們雙方在這個領域也可以開展第三方合作,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精神和物質食糧。”李克強在與倫齊共見記者時舉了這樣一個生動的例子,來形容彼此的優勢和雙方合作的潛力。
倫齊總理將兩國當天
簽署的眾多合作協議比作前菜:“意大利報紙說,兩國政府從來沒簽署過這么多協議,我說這只是前菜,更好的前景還在未來。”
李克強總理則補充道:“倫齊總理說這只是前菜,我不僅完全贊同,還想深化一步,這只是開胃酒,未來合作規模的‘主菜’會讓我們大家都超乎預料。”
李克強表示,兩天后,來自亞歐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將齊聚米蘭,共同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這是亞歐各國積累共識、聚焦發展、加強合作的重要契機。中方愿同意方和歐方一道努力,推動亞歐對話合作取得新的進展。
勉勵企業家爭做馬可·波羅
當晚在羅馬巴爾貝里尼宮,李克強與倫齊共同會見中意企業家委員會委員及企業家代表并致辭。
巴爾貝里尼宮作為國家古代藝術博物館,收藏著不少文藝復興時期的杰作。在共同會見兩國企業家委員會委員和企業家代表時,大理石廳四壁上的油畫、四周擺放的雕塑,激起了兩國總理關于創新合作的對話。
“當你們進入故宮(微博)(微博),能保證不心跳嗎?中意兩國都創造出了美和文化。我們都是文化大國,要在創新、科研、技術上都走在前面,繼續保持友好關系。”倫齊說。
李克強說:“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它需要人文精神,需要藝術的思維,甚至需要對音樂欣賞的能力。在這樣一個大廳里,我們欣賞著文藝復興的繪畫,會讓大家產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李克強希望兩國企業家抓住機遇,發揮互補優勢,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打造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爭做現代的馬可·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