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晨濃霧迷城,抹不開的灰霾依然覆蓋全城。冷空氣南下的腳步再次成了人們“追蹤”的焦點。昨天15時,冷空氣抵達佛爺頂,可惜此后步伐緩慢,晚間冷空氣逐漸滲透進城。市氣象臺提醒市民,今天雖然空氣轉為良好,但好天維持不久,周四開始,霧霾天氣還會卷土重來,周六清晨可能還會出現類似昨晨這樣的濃霧。
昨天由于白天濕度大,霧和霾持續籠罩,PM2.5濃度也持續上漲,中午十一二點前后達到峰值,昌平和延慶的PM2.5小時濃度一度升至300微克/立方米以上。隨著冷空氣慢騰騰的南下步伐,從下午開始濃度逐漸下降,但速度十分緩慢。到17時左右,城六區和通州、大興、亦莊濃度降至240微克/立方米左右。
市氣象臺專家表示,此次驅散霧霾的并不是強勁的北風,而是勢力較弱的冷空氣,只能以擴散的形式影響,驅散霧和霾是在“悄然進行”的。而冷空氣在翻越燕山山脈時,速度緩慢,空氣濕度只能逐漸減小。今天白天晴間多云,空氣質量轉為優良。
好景不長,市氣象臺預報,今天和明天天兒還不錯,但從周四開始,霧霾天氣將卷土重來,能見度與空氣質量逐漸轉差;周六清晨可能和昨晨的大霧情況差不多,要等到周六晚上霧霾才會消散,周日可盼秋光重返。
金秋季節本應秋高氣爽,如今卻被霧霾唱了主角。專家稱,除了天氣原因,污染物排放總量大是霧霾天氣頻發的首要原因。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說,秋收的秸稈焚燒、冬季采暖的燒煤,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增加了污染物排放。目前,各地已陸續進入秋季秸稈焚燒高峰期,部分省市秸稈焚燒較集中加重了霧霾。環境保護部發布的10月6日至12日全國秸稈焚燒火點衛星遙感監測情況,共在18個省份監測到疑似秸稈焚燒火點517個。與上周相比,秸稈焚燒火點數增加了443個。
煤炭所占比例過高的能源消費結構和高污染、高排放的工業結構,引發大氣污染物過量排放,是造成河北省大氣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調結構、轉方式是一個傷筋動骨的很長的過程,污染物排放累積了幾十年,靠一個地方短時間的行動不可能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現在這個過程已經加快了。”河北省環保聯合會秘書長王路光說。
京津冀環保部門人士表示,“遇到重污染天氣,有關部門只是電話溝通一下”。事實上,京津冀已多次提出協同應對,但是具體落實成效有限。“關鍵在落實,三地各個城市都要把協商的成果,當成是市長下發的通知去執行。‘君子協定’不執行,誰也管不了誰,就談不上協同抗霾。”北京市環保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協調處處長李立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