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記
簡政放權
簡政放權,是新一屆政府推動改革的領跑項目。2013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表示: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接近兩年,如今進度如何?南都數據整理發現,2013年至今,國務院共分6次公布652項“放權名單”,其中,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08項,對照“本屆政府削減三分之一以上”(注:567項)的目標,若按照目前速度,有望提前兌現承諾。
哪些事項已經被削減,哪些部門動作較大,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一起看看。
最字頭
這兩年已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項中,存在著一些“特別”事項,南都數據邀專家列舉點評。
“最僵尸”
●教育部取消的高等教育網校審批權,從來就沒有行使過。
●工商總局取消和下放的7項審批中,有4項與奧運會、世博會標志有關,已基本失效。
●科技部取消的“實驗動物出口審批”,已連續4年無人申請了。
●人社部取消的“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評審,自1998年就停了。
●財政部取消的“1994年前簽訂合同或立項的房地產項目首次免征土地增值稅審批”,1994年前拿下的房產項目,至今20年尚未開發的地塊全國幾乎已難尋蹤影。
“最見效”
●工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先照后證。公開數據顯示,全國每個工作日新登記市場主體5萬戶,實施半年以來,新登記的市場主體659.59萬戶,同比增長15.75%。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核準權從國家發改委下放到地方。截至目前,重慶、昆明、哈爾濱等14個城市,按照國務院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批復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25個,線路總長度超500公里,涉及總投資3300億元。
這些稱號無需再追逐
南都記者所在的家鄉有山野、有溫泉,為了發展經濟、推介旅游,當地政府曾一度為申報“中國溫泉之鄉”這一由國土資源部審批的“國字號招牌”而“擠破頭”。在這一次的行政審批事項下放中,一些曾經的“國字號”被取消,往后,不需要追逐這些稱號,好不好,市場說了算。
●國家林業局取消:
“全國經濟林、花卉示范基地”審批
“全國經濟林、花木之鄉”命名
“林業科技示范縣”審批
●國土資源部取消:
中國溫泉之鄉(城、都)命名審批
●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取消:
“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認定
2013年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表示,本屆政府要把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
注:2013年分3次公布249項“放權名單”,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共215項,此外還有部分行政審批等事項的取消下放涉及修法,已提交全國人大。
注:今年分3次公布的403項“放權名單”中,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共193項,另有45項行政審批和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因涉及法律修改,正在走“先修法、再公布”的程序,今年總理確定的任務基本完成。可以發現,國務院在力推行政審批項目簡政放權的同時,以資格許可認定、評比達標、工商登記等形式存在的政府權力也在“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