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省長蔣超良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吉林一號”衛星下半年實現首星發射,這一消息讓很多委員難掩內心喜悅。“吉林一號”會帶給吉林怎樣值得期待的未來?新文化報記者昨日進行了深入采訪。“吉林一號”主要為民用
“航拍地圖、災害勘察、糧食產量評估、通訊……”談到“吉林一號”發射升空后,將給我省各方面帶來的便利,政協委員、長春光機所研究生部主任蔣大鵬的眉宇間透著喜悅。
他說,傳統衛星主要用于軍事,而“吉林一號”主要為民用。類似Google地圖一樣,可以通過“吉林一號”為人們提供更為精準的地理信息,同時還能實現災害勘察、糧食產量評估、通訊等。“‘吉林一號’衛星是一顆對地觀測衛星。我省作為農業大省,衛星在農業長勢、產量評估等方面的數據反饋,對我省經濟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蔣大鵬說。
75歲的省政協委員王家琪院士,負責衛星研發的指導工作。“去年一年,在大家的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吉林一號’衛星研制開發和系統集成,隨著發射日子越來越近,目前工作還處于不斷地裝調、試驗當中。”他說,“吉林一號”以民用高分辨遙感衛星圖片需求為切入點,采用“星載一體化”整星設計方法。
由四顆小衛星組成
昨天,新文化記者采訪到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金光。身為“吉林一號”衛星核心的技術人員,他回答了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
金光說,2005年以前,我省的衛星技術領域一片空白。2005年起,長春光機所開展了以載荷為核心的整星技術的研究。“經過幾年的發展,在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下,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研制衛星的能力。‘吉林一號’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金光說,“吉林一號”衛星將于2015年年底前發射升空。“衛星名為‘吉林一號’,并不是說它只是一顆衛星,實際上它是由四顆小衛星組成的。這次發射,也將完成一箭四星的發射。可以說,它是我國第一顆商用遙感衛星,它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
將為百姓提供高端服務
為啥說衛星技術是高端服務業?因為它和百姓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而且百姓今后依靠航天信息來提升生活水平的潛力也是巨大的。
當下,大家熟知的航天信息產品大致有三種,首先是地圖,其次是定位,第三種是前兩個產品的又一次加工,即導航。對于小衛星而言,它可以作為氣象衛星、通信衛星,還可以應用在測繪領域。
同時,它還可以對農業估產、地質災害進行預報,對地球資源進行普查。金光說,“吉林一號”發射升空,將對我省農業、城市規劃、城市地圖、旅游業等方面帶來重要影響。
農業方面:
通過對遙感影像的判讀,能知道全省播種面積是多少,出苗率、產量如何,哪里發生了自然災害,都能通過衛星實現更快、更準確的判斷。對于全省農產品的規劃、估產和地質災害預報,會帶來參考作用。
城市規劃:
長春或我省其他地區,哪里的房子是違章建筑,通過衛星影像可以很容易發現。同時,對于整個城市的整體規劃上,哪里需要建新城,哪里需要修路、修橋,通過衛星影像都可以提前知曉。
城市地圖:
目前,一些新修的馬路很難在地圖上找到。可以說,地圖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城市發展建設的速度。但衛星升空后,對于全省在攝控方面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它能做到對城市地圖的最新、最權威的發布,新修的道路將很快進入導航。
旅游業:
包括吉林省的長白山、松花湖、查干湖、五女峰等旅游景點的分布、客流的多少等,都可以通過衛星影像看到。什么時間去游客少?走哪條路更方便?這些問題都可以依靠航天技術解決了。
規劃:
15年后我省將有137顆衛星升空
衛星的發射,不僅僅是航天技術的進步,同時對我省機械制造技術、光學制造技術、材料的生產技術、光電傳感技術等領域,都起到帶動作用。“隨著我省衛星數量的增加,到時候,人們就可以通過軟件下載的方式,將衛星拍攝的影像下載到手機上,把我們以前覺得神秘的、看不到的東西,通過衛星輕松了解。目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網絡,我相信,今后大家的生活將離不開航天信息。”金光說。
據了解,我省的近期規劃是預計在2020年之前,要在天上有60顆衛星,遠期規劃是在2030年左右,要有137顆衛星。而衛星的數量代表著一個衛星對地面觀測的時間的分辨率。到2016年,我省將有16顆衛星,對世界上某一點觀測的時間間隔在4~5個小時,如果到了2030年衛星數量達到137顆時,我們對于世界上任意一點的觀測時間將提高到1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