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終。
2015是金融市場革故鼎新的一年,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跟機遇并存。
在這一年,互聯網金融的支付、理財、眾籌、借貸以及服務類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種業態遍地開花,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作為全新的金融業態已經全面沖擊了傳統金融,也成為了資本追逐的熱點。伴隨著互聯網金融勢如破竹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諸多問題。
P2P網貸問題平臺屢禁不止,第三方支付產業分化嚴重,快速成長的同時,技術風險、信息泄露等屢見不鮮;眾籌資金的支配以及風險判斷和風險定價能力依然存在著問題。7月18日,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指導意見的出臺。8月,支付新規出臺。互聯網金融監管逐漸深化。
那么,作為國內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波熱潮,后監管時代互聯網金融在服務和技術上如何提升?2014年呈井噴式發展的眾籌是否偏離了“重情懷,輕名利”的本質?它們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扮演何種角色?技術和人才儲備對于互聯網金融再發展的意義。互聯網金融如何告別野蠻生長,呈現新的金融文明。
2015年11月5日,融資中國第二屆(2015)互聯網金融峰會將在深圳大中華希爾頓酒店召開,將就這些互聯網金融成長中的問題從和監管者、從業者、研究者交流探討、彌合分歧、達成共識,以此總結2015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成果與現象問題,展望2016年互聯網金融發展之路與趨勢前景。
本次峰會由融資中國雜志、融中集團主辦;網貸之家、投之家、中國支付網、闌若會協辦;此外,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是本次峰會的指導單位;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研究院給予本次峰會學術支持;高搜易、創東方等公司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共襄盛舉。
據融資中國相關人介紹,此次峰會選在年底這個結點進行,對于行業有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意味。會議將在高端演講、重磅對話共商互聯網金融的諸多發展問題。如何服務中小企業?在監管背景下互聯網金融企業本身的技術提升和人才儲備,成本控制?P2P信貸平臺信用模型如何建立,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眾籌資金的支配,以及風險判斷和風險定價能力如何把握等。
參會代表薈萃企業CEO、CTO等,銀監會、行業協會、P2P、眾籌、第三方支付、征信、商業銀行及VC/PE、上市公司、第三方研究機構等約500人。主流財經媒體近50家參與峰會的報道,會議在學術名流,在權威性、實踐性、標志性等方面都將達到行業之最。
峰會由闌若國際商業協會秘書長李飛飛主持會議,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王巖岫、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綜合部主任伍旭川、東省金融辦主任倪全宏、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綜合研究所所長孫菲菲、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等發表主題演講。
據了解,此次峰會將產生2015年最具影響力榜單——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獎、互聯網金融P2P平臺獎、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獎、互聯網金融風控獎,榜單希望通過對過去一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梳理和總結,并借此揭示出這各行業的格局與變化。
互聯網金融是思維的競爭,是規則的博弈,是對傳統金融作業模式的顛覆,是金融對經濟社會互聯網化的適用。既然是金融,它就有外部性,又有傳染性,又有滯后性,不對稱性等等。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在全球有一定的領先性,就是因為監管部門在過去的兩年中給予了很高的包容。創新生長在包容的土壤里,監管部門能給互聯網金融以包容的土壤,讓互聯網金融進入商業文明時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