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6年第一周,銀行理財收益出現大降。據銀率網統計數據顯示,1月2日至1月8日,共有812款人民幣非結構性產品發售,平均年化預期收益為4.32%,較前一周下降0.11個百分點。信息時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內各家銀行后也發現,預期年化收益率6%以上的理財產品基本絕跡。業內人士預計,銀行理財在一季度可能會開始新一輪的收益率下調。
收益率6%以上產品基本絕跡
從銀行類型來看,各類商業銀行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均出現下跌,其中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下跌幅度較大,而且二者的平均預期收益均跌破4.5%。從產品期限看,一年以下各期限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也是全線回落。
信息時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內各家銀行后也發現,預期年化收益率6%以上的理財產品基本絕跡。除了城商行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等少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了極少量收益率6%以上的理財產品外,國有大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在5%到5.5%之間,其他中小銀行產品則多在5.5%到5.9%之間。此外,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6%的非結構性產品,已有半個月未有銀行發行。
銀率網分析師表示,新年伊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出現較大幅度回落,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方面是銀行結束年底考核之后,資金面驟然寬松;另一方面是受上周股市熔斷影響,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加上當前比較低迷的實體經濟現狀,市場對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的預期提高,都致使銀行理財收益率下降。
今年理財產品或維持下跌趨勢
昨日還有市場消息稱,銀監會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近日非正式指導銀行降低理財產品收益率,以控規模防風險。截至昨日記者發稿,銀監會尚未就此作出官方表態。
不過,中金公司債券分析師陳健恒、范陽陽在其研報中表示,銀行理財在一季度可能會開始新一輪的收益率下調,因為在資產端收益率持續走低加上存量高息資產持續到期的情況下,銀行理財不僅在邊際資金上已經虧錢,如果再過一兩個季度不下調理財收益率,整個理財池子都面臨虧損的風險。
銀率網分析師也認為,2016年銀行理財收益整體上維持下跌趨勢不變,預計未來跌幅會逐漸收窄,對于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來說,今年的投資宜早不宜遲,莫等高收益。對于眼下大熱的美元理財,分析師認為投資者需注意兩點:一是銀行美元理財產品多數期限較長,購買前要確保家庭中長期流動性不受影響;二是能夠承擔匯率波動風險,因為以半年期理財產品來比較,目前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約為1.6%,比同期人民幣產品低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半年內美元兌人民幣貶值超過3%,這一筆投資才劃算否則就虧本了。更多最新銀行理財行業調查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靈核網發布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