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互聯網的“小鮮肉”竟然更易中招?平均一臺電腦中毒數十次?遭遇網絡詐騙只有一成用戶報案?騰訊安全近日發布《2015年度互聯網安全報告》,報告中打破公眾傳統認知的內容十分引人關注。
該報告還重點盤點網絡安全年度事件,細數易感染病毒的用戶行為特征,詳解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智能硬件領域安全新威脅。
用戶習慣方面,由于木馬、流氓軟件和色情類、娛樂類網站緊密相關,因此該類網站更吸引男性網民,導致男性成最容易中毒的用戶群體,81%男性用戶不幸中招。
“90后小鮮肉”是最易中毒群體
另外,綜合來看,以“90后小鮮肉”為主的青少年群體在互聯網上比較活躍,網絡安全基礎技能、網絡應用安全等意識又相對薄弱,是中招的主要人群。10-18歲的年輕用戶中毒人數最多,占比高達78%。
另一個與網民傳統認知相反的是,大多數網民認為目前互聯網較安全,而2015年騰訊電腦管家反病毒實驗室新發現的電腦病毒數為1.45億個,較2014年增加了5%,較2013年增加了41%。
電腦病毒、漏洞上升
根據騰訊電腦管家統計數據,2015年病毒感染機器量達48.26億次,流氓軟件感染量達3.7億次,盜號木馬感染量達0.8億次。電腦病毒數直線上升,導致感染病毒機器也迅速增多,平均一臺電腦中毒數十次。
移動互聯網時代,網民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場景增多,連接WiFi成為習慣,網民的這一生活方式也被黑客所利用。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用戶每天有超過2億次WiFi連接,有70萬人次連接了風險WiFi。
虛假釣魚WiFi占比高達15%
雖然對風險WiFi的危險進行了普及,但80.21%的網民仍隨意連接公共免費WiFi,38.96%的網民使用無密碼WiFi進行網絡支付。而哈勃分析系統發現,一批木馬的感染目標是路由器,使其接受遠程服務器控制命令對指定目標發起攻擊,WiFi的風險形勢不容忽視。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用戶量的快速擴張,針對手機的病毒數量開始爆發。2015年騰訊手機管家移動安全實驗室新發現的手機病毒數為1670.37萬個,2014年同比新增100.33萬個,2015年較2014年增長15.65倍。另根據騰訊手機管家統計數據,2015年手機病毒感染終端數量達7490萬次。
移動支付類病毒逐月增加
用戶移動支付習慣的養成,也被黑客關注,針對移動支付用戶的病毒呈逐月上升趨勢。2015年上半年支付類新增病毒數增幅平穩,手機上常見的支付病毒中16.81%的支付類病毒會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用以對抗安全軟件。7月新增支付類病毒增幅達到峰值,11月隨著“雙11”的到來,支付類新增病毒增幅有所回升。
雖然網民網絡安全意識仍然淡薄,但是對于詐騙防范意識大幅提升,不法分子騙術隨之不斷升級。除了通過色情、虛假網址、博彩等常規誘騙消費者的方式外,不法分子開始利用新聞熱點、熱門影視資源、非法獲得的用戶信息進行詐騙,越來越難以防范。
近九成用戶個人信息主動泄露
網絡安全意識淡薄的問題還體現在網民對個人信息不夠重視,僅有14.87%的網民會仔細閱讀個人信息保護,覺得合理才注冊或下載,反之則相當于在個人賬戶“不鎖門”的情況下,將個人信息主動泄露給不法分子。更令人擔憂的是,55%網民遭遇網絡詐騙后,只有一成用戶主動報案,整體維權意識也十分薄弱。
從《2015年度互聯網安全報告》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網絡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網絡安全的主要威脅已經從黑客攻擊模式轉化成為犯罪分子的斂財工具。騰訊安全實驗室專家建議,普通網民一定要定期使用安全管理軟件清理和修復,對不明WiFi和網絡鏈接要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