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作為年中的經濟政策定調會議,習近平釋放出諸多重磅信號。
更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
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做,這次習近平更新了其任務。
會議指出,要采取正確方略和有效辦法推進五大重點任務: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
此前,權威人士5月份在人民日報的訪談中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推,目前中央研究好了思路,具體方案還在制定中。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階段做的事不一樣。
對比來看,具體任務做了一些調整:如去產能從處置僵尸企業擴大至國企改革,降成本方面提出要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補短板首次與去庫存結合起來,而沒有提扶貧、科技創新與投融資體制改革。
國企改革與去產能怎么結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要通過兼并重組、創新合作、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處置低效無效資產等途徑,形成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
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方面,這是政治局會議首次討論該問題。日前,人社部提到的要適時提出對勞動合同法的修改意見。看來,修法時間不遠了。
對于大家比較關心的房地產問題,中央不希望靠擴大信貸投放加杠桿去庫存,而是傾向于吸引農民工進城的方法。所以,樓市政策近期不會有調整。
必須高度重視風險隱患
會議除了總結上半年的成績,同時還提出要高度重視的風險隱患。這是延續4月份政治局會議來,再次比較罕見地嚴厲措辭。
會議認為,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轉方式、調結構穩步推進,企業效益有所回升,金融市場總體平穩運行,城鎮新增就業持續增加,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的風險隱患。
存在什么風險隱患,與4月份政治局會議直接指出股市、匯率、就業和物價等問題不同,此次會議比較隱晦地提到了四個:民間投資、信貸和社融增速、金融風險尤其是匯率以及改革緩慢的問題。
促進民間投資方面,會議提到要落實各項減稅降費等措施,這是日前央行統計調查司司長盛松成也提到的看法,在企業流動性陷阱下,減稅比減息效果好。
在改革方面,提出要持續深化“放、管、服”和財稅、金融、創新、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社保改革將近完成時,創新取代社保成為新的改革重點,而不再只是國務院會議強調的問題。
會議強調,要堅持引導市場預期,提高政策質量和透明度,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特別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民間投資,改善企業微觀環境,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要發揮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對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