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全球大企業并購活動十分頻繁。據統計,截至4月28日,全球企業2014年累計并購金額已突破1萬億美元,遠高于2013年同期規模,創近7年來最高。其中并購額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并購案共13起,總額接近3200億美元,同比增長75%。美國彭博社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企業并購總規模預計可達4萬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并購規模第二大年份,僅次于2007年。
美國企業是此輪并購潮中的頭號明星。2014年以來,美國共發生海外并購555起,總額高達1690億美元,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總額超過100億美元的并購案占60%。究其原因,一方面,美國經濟目前逐漸回暖,市場信心也在恢復之中,美國企業持有的現金較為充裕,對穩健項目的投資意愿比較強烈;另一方面,為規避國內高額稅收,美國企業傾向于購買國外企業或在海外注冊公司。
企業并購之舉,多為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做出的戰略調整,也意味著產業鏈條和國際分工的大調整。隨著行業競爭的日益加劇,一家企業很難在多個領域做到“高、大、全”。因此,跨國企業往往會通過并購和重組,剝離、出售與本企業核心產業不相關的資產和資源,專注發展優勢業務,提高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或是通過收購來爭取獲得更加多元化的發展。
應該看到,越來越多的亞洲企業具備了更高的國際化視野和資金實力,開始向海外拓展業務,通過并購來獲得領先的技術和知名品牌的使用權。據統計,今年以來,亞太地區(不含日本)的并購金額已達2240億美元,同比增長83%。不過,由于缺乏專業人才、不熟悉國外并購流程和商業環境,以及對雙方文化的差異缺乏深刻認知,新興市場企業寄望通過海外并購實現華麗轉身,往往要付出較大的代價。如何制定長遠的戰略規劃,加強并購后的文化融合,提高業務整合能力,從而把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這是所有參與并購的企業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