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1項解決歐盟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的行動計劃,以及1項在第三國保護和執行知識產權的戰略計劃。歐盟的此項行動計劃規定了一系列行動,主要是專注于以商業規模侵權的歐盟知識產權執法政策。而歐盟的戰略計劃則從國際視角審視最近的變化,并提出如何改進歐委員會目前的行動計劃,以促進第三國提高知識產權的標準,并阻止知識產權侵權商品貿易。
全球化經濟更加依賴于能抵御風險并強勁增長的知識型產業。歐洲專利新注冊數量,新注冊的歐同體商標以及歐共同體外觀設計在2003~2012年間翻了1倍以上,但知識產權侵權數量的高企可能會損害這一積極趨勢。僅在2012年,歐盟邊境管制機構登記的90000箱貨物就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2005年則少于27000)。經合組織估計,因知識產權侵權每年對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失約2000億歐元。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歐盟針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動計劃預計將:(1)從事與利益相關者(如網上廣告代理公司和支付服務提供商)的對話,以減少來自互聯網的以商業規模侵權的獲益機會;(2)推進知識產權程度較高的所有商品生產的參與者間的盡職調查,因為負責任的供應鏈審計以及適用盡職調查可以降低知識產權侵權的風險;(3)幫助小型企業通過提高法院程序更有效地執行其知識產權;要實現這一目標,歐委員會將尋求首次在國家計劃中通過司法系統直接協助中小企業;(4)提高歐盟成員國之間的交流合作,并促進各成員國最佳實踐模式的交流;(5)為各歐盟成員國政府提供一份全面的培訓計劃,以期實現對整個歐盟以商業規模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預防,并找出跨界合作的壁壘。
關于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歐委會建議:(1)繼續進行多邊談判以完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框架,并確保在雙邊貿易協定中知識產權章節的相互磋商,為權利人提供充分和有效的保護;(2)與伙伴國合作,通過知識產權對話和知識產權工作組,解決系統性的知識產權問題以及知識產權制度的關鍵性薄弱環節;(3)定期進行調查,以確定“重點國家”名單;(4)通過諸如知識產權援助平臺(IPR Helpdesks)等項目,協助中小型企業和知識產權權利人;(5)為第三國提供或推進第三國的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技術援助方案(如培訓、能力建設,如何利用知識產權資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