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勤有限公司最新的競爭力報告,中國為了在“價值鏈"上上移,必須從相對商品化生產和低技術組裝的體系發展到一個更具創新型態的經濟模式:包括設計、物流、金融/商業服務、高科技和生物科學行業。
報告認為,為了在如今全球經濟挑戰中蓬勃發展,中國必須從勞動和資本密集型活動轉向關注利用知識、創新、設計、科技科學、軟件和營銷的活動。推動中國“下一波”增長的行業將專注于更加專業化和創新的生產。這些行業包括:
航空:目前,航空業在中國制造業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該行業已被確定為“中國增長計劃”中的高優先級行業。
高價值機械和部件:中國可能成為區域機械生產的中心。同時,電子部件的轉變也已帶動了高科技產品和部件的交易,實現了快速增長。
生命科學:中國生命科學行業中,國內藥物和醫療設備市場在快速拓展。到2025年,中國將躋身成為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并且有機會改變全球生命科學的行業生態。
移動技術: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消費者群體,用戶從2000年的7%增至2013年的近90%。中國在移動游戲、通信、電子商務以及購物軟件和服務方面的創新,有巨大的提升國家競爭力及激勵新生移動業務的潛力。
互聯網網絡零售和社交媒體:2012年中國網絡銷售約占全球所有零售購買量的6%,高于美國。電子商務向金融服務等其它業務領域的拓展,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更多增長機會。
物流和其它服務:向創新和專業制造的轉變,為公司創造了貨物生產后于物品售后市場獲取價值的機會。為業務實踐而新增的云計算和數據分析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將推動分銷行業成為未來20年增長最迅速的行業之一。
健康服務:隨著中國人口開始老齡化以及文化標準地不斷演變,政府在不斷加大對醫療領域的投資。城市醫院和鄉村診所的建設,以及國家資助醫療行業發展帶動的行業經濟增長,可為到2020年的1萬億美元支出(相當于 GDP 的近7%)做出貢獻。
教育服務:教育是政府的重中之重,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除了為員工開設私立大學的公司之外,政府每年約2500億美元的教育投資也可以幫助拓展教育行業的覆蓋面,提高教育系統的質量,同時提高中國向服務型經濟轉變的能力。
能源:中國的快速增長與發展已激發出對更加創新和環保的能源政策的需求。這項需求將為中國帶來應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并促進經濟增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