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歐盟發布的《2014年企業競爭力報告》分析了歐盟制造業競爭力現狀和提高競爭力的影響因素。
1. 歐盟在大多數制造業領域擁有比較優勢,尤其是高技術密集型行業,如制藥行業,以及中高技術含量的行業,如化工業、機械設備、汽車和其他交通工具行業。
2. 歐盟出口產品增值價值高,約占產品總價值的85%,與美國和日本類似,遠高于中國和韓國。中國和韓國的出口產品更多依賴國外的中間產品和服務,其中5%或更多來自于歐盟。歐盟制造業出口產品更為復雜和精細,包含更多熟練勞動。
3. 歐盟仍遠未達到2020年再工業化的目標:制造業占GDP的20%、研發占GDP的3%,固定資本形成總值占GDP的23%。歐盟制造業占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18.5%下降到2013年的15%。過去25年來,歐盟制造業占GDP比重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制造業生產力不斷提高,制造業相對于服務業的價格持續下跌。
4. 歐盟復蘇仍很緩慢,只有波蘭、羅馬尼亞、愛沙尼亞等少數成員國制造業產出已達到危機前最高水平,大多數成員國仍未恢復至危機前水平。
5. 公共管理效率、研發創新能力、銀行信貸和能源價格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歐盟能源價格高于其他經濟體。盡管近些年歐盟大力提高能效,但能效的提高尚無法完全抵消能源價格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