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纖維是全球化纖工業的發展趨勢。近10年間,全球化纖產量以年均3%的速度增長,而高性能纖維以接近30%的速度在增長,未來5~10年將是高性能纖維發展的黃金期。目前在國際化纖產業的分工中,我國主要承接量大面廣的化纖及化纖紡織品加工制造,高檔產品、專用化產品比重偏低。要想進軍高端,科技創新尤為重要。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認為,隨著全球經濟增長和人均纖維消費量的增加,全球化纖產量仍會進一步增長。但對中國而言,由于基數很大,化纖的增長速度會隨著全球產業分工的調整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技術進步對生物基纖維和高性能纖維的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生物基纖維和高性能纖維的增長可能產生新的環保問題,同樣要通過科技創新來解決。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指出,紡織產業科技發展必須跟上世界新科技發展的步伐。紡織材料的發展趨勢主要有:發展生物基纖維,充分利用纖維素、淀粉、蛋白質等再生資源發展生物基原生纖維、生物基再生纖維、生物基合成纖維;纖維性能趨向高性能化,碳纖維、芳綸、無機纖維進一步向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等方向發展;纖維品種趨向高差異化和多功能化,強調多重技術融合。
整合多種資源,實現全產業鏈協同合作,同樣是化纖產業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業界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比如,論壇、會展等活動越來越注重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參與,行業內組建了中國化纖再生與循環經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生物基蛋白纖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生物基聚酰胺纖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向東表示,目前產業鏈上下游對協同創新已經形成了共識,在技術、市場、團隊等方面的合作也具備了條件。
實踐證明,開展全產業鏈合作,既有利于從化纖原料到終端消費品各環節的供需更高效地銜接起來,終端市場的變化得以更好地向產業鏈各環節傳遞,也有利于集合群體力量解決行業共性問題。“更有保障的原料供給,更緊密地貼近市場,更快地占領細分市場,更快地將產品產業化”是全產業鏈協同合作的目標。
我國化纖產業發展基礎良好,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鏈合作加快轉型升級,前景看好。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提供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整個化纖工業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配套體系;化纖工業在常規生產領域擁有領先的設備和技術;產品包括常規化纖、高性能化纖、生物基化纖,中國成為產品覆蓋面及應用范圍最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