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信貸收縮的預測正在逐步變成現實,經歷了短暫的狂飆之后,7月社會融資規模銳減至21個月新低。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社會融資規模為8088億元,同比少增2434億元,信貸以外的融資降至1089億元的冰點。
7月,在債券、信托、委托貸款等多種融資方式中,銀行信貸無疑是挑大梁的部分。統計數據顯示,當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6999億元,環比少增1606億元,但同比多增了1598億元,屬歷史同期較高水平。究其原因,一是近期政府提出了支持鐵路、城市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環保等領域的穩增長措施,這對信貸需求有一定提振作用;二是6月受市場資金緊張、銀行流動性壓力較大的限制,貸款投放不多,部分貸款推遲到7月發放。
從結構上看,信貸投放釋放了經濟回暖信號。當月對公中長期貸款增加2431億元,較上月多增490億元;短期貸款增加2284億元,較上月少增1546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038億元,較上月多減271億元。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鄂永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對公中長期貸款環比多增與7月穩增長措施實施、部分項目開工有關,其占總新增貸款的比例也從上月的23%提升到35%,是實體經濟企穩的信號。
在信貸融資依舊保持穩健增長的同時,7月社會融資規模創下2011年11月以來新低,8088億元的融資規模比上年同期少增2434億元,信貸以外的融資僅為1089億元。
自4月以來,社會融資規模連續4個月大幅減少,從3月的2.54萬億元一路跌至8088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的大幅回落,表明央行加強對信托、委托貸款及承兌匯票管理,影子銀行規模迅速收窄。同時,前幾個月擠掉假外貿水分以后,社會融資總量也在下降。
鄂永健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主要在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進行平衡,出于避免房價大幅上漲、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影子銀行風險的考慮,貨幣政策需要保持適度偏緊,貸款余額增速繼續有所回落。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政策方面,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宏觀政策要穩”,央行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下半年“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所以大的刺激政策出臺的可能性小,全年新增貸款總量預計在8.5萬億元左右,社會融資總量增速預計持續下降,并可能導致樓市降溫。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