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夏季高溫退去,國內用電量下降,六大電廠耗煤降低,但用煤企業積極補庫對煤價形成一定支撐,9月中旬至今動力煤現貨價格暫時企穩。不過,從中長期看,由于供需面依舊寬松,預計動力煤價格將長期弱勢振蕩。
用煤企業補庫,動力煤價格暫穩
9月中旬,山西產動力煤港口價(Q5500)跌至520元/噸一線時跌幅收窄,至今呈穩中有升態勢。雖然9月之后電廠用煤量下降,但為了應對冬季用煤高峰以及預防后期可能因惡劣天氣造成的運輸障礙,趁著運輸便利時機,下游用煤企業適度補庫,導致港口發貨量保持高位,據統計,9月中下旬各港口預報的船舶增多。9月底因大風封航影響港口運輸,動力煤價格受到提振,有所反彈。
從季節性來看,10月我國進入非汛期,水電發電量將持續下降,對火電的替代性降低。另外,11月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陸續進入冬季,取暖需求將使煤炭消費出現季節性回升,或會提振煤價。
供需面寬松,煤價弱勢振蕩
動力煤供應主要由國內產量和進口量組成。今年前8個月國內原煤產量為23.5億噸,與往年相比略有下降,但進口量卻維持高位,主要因國際煤價的優勢及進口關稅的下調。
而煤炭消費受經濟形勢和政策的制約將依舊維持弱勢。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煤炭需求也將進一步降低。去年以來,中國煤炭需求明顯放緩,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工業用電量增速下降,工業產品需求降低,重工業企業庫存大幅攀升,能源需求低迷,這種局面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維持,對煤價形成壓制。政策面也對煤炭的消費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按照政策,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將降至65%以下。重點提及的限制煤炭消費的區域有三個,分別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而這三個區域的煤炭消費量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近一半。在政策導向下,未來水能、風能、太陽能、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替代將使煤炭的消費增長受到抑制。
總之,近期動力煤價格穩中有升,主要是因下游企業階段性補庫存所致。從季節性規律來看,11月之后,全國大范圍進入冬季,在冬季取暖需求增加及水電替代下降的背景下,國內動力煤用量將有所增加。但由于國內動力煤市場供需整體偏寬松,煤價將難以出現持續性的上漲行情。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