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機器人
機器人全面"入侵"生活 我們將與機器人朝夕相伴
掃地機器人、烹飪機器人、安保機器人、寫稿機器人、護理機器人、擠奶機器人……當年只在電影中呈現的智能機器人,如今變身武藝高強、不知疲倦的“超人類”登堂入室,全面入侵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它們的加入,居家生活在變得輕松愜意的同時,我們慣常的認知和生活方式也在被華麗刷新。但各種機器人的上崗,也讓職場風云突變,“技術性失業”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領域。
而在2015年9月,無論是新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還是第二屆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暨博覽會,機器人技術都綻放出異樣的光彩,從醫療服務到遠程傳感操控,智能機器人井噴時代的到來,正成為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推動力。
除去家中的各種殷勤服務的功能機器人,居住小區的安保和清潔人員,不久也可能被機器人換崗。千萬別以為這是科幻大片才有的場景,因為華麗家族已將其開發的太湖匯景樓盤,打造成智能服務機器人社區。不僅每套住房都配置了一個家庭服務機器人,還在社區客戶服務和物業管理中引入了安保機器人。而萬科王石也表示,未來10年,萬科30%的物業服務將由機器人替代。
本屆達沃斯論壇上,服務型機器人也是一大亮點。由美國RethinkRobotics公司推出的Baxter工業機器人,既能一邊學習也能一邊從事高精度的組裝工作,不斷適應新的挑戰。它還有自己的名片,可以實現交友、通信功能,能與人類友好交流。而另“一些虛擬同伴學習工具”類型機器人,不僅能幫助人類學習,還能充當治療師、教練、朋友和知己。
“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的友好伴侶。”卡內基梅隆大學國家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拉爾夫表示,服務型機器人的崛起,正在改變醫療、道路救援、建筑、采礦、太空作業等傳統產業的生態。“未來的機器人將直接與傳染病打交道,并且從事高危作業、緊急救援、醫療服務等行業。機器人的終點在哪里,誰都想象不到,我想應該與人類社會相伴始終。”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白領機器人”并非只是簡單重復工作,人工智能的它們還會在完成工作的同時學習充電,這也是人工智能可能會威脅人類的最主要原因。
美國和歐洲專家曾預期,隨著機器人上崗的增多,將出現大規模失業且員工工資下滑現象。然而,在被稱為機器人研發動力室的日本,機器人卻被首相安倍晉三視為一種解決日本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數量萎縮和公眾反感搬遷等社會問題的“優雅”方式。他呼吁進行“機器人革命”,鼓勵更多機器人投入使用,并啟動了5年計劃,以推進智能機器人在制造業、供應鏈、建筑和醫療保健領域的使用。
在日本北海道江別市,一家奶牛場9月開始引進8臺最先進的擠奶機器人,今后約500頭奶牛的擠奶工作將實現24小時自動化;位于東京東部千葉縣的“好日子”療養院,一臺價值40萬日元的自動升降機器人,能將癱瘓在床的老人輕松移到輪椅上;在東京北部琦玉縣一棟儲存著28000件包括疫苗、液態食物和栓劑等物品的建筑中,16個機器人以接近完美的準確度,1小時內熟練地分揀了1萬件物品。
“它們能每星期7天,每天24小時工作,且不會生病,不會犯錯,更不會罷工。”X大獎創始人、奇點大學執行主席PeterDiamandis曾如此描繪智能機器人的強大。也許不遠的未來,我們將與機器人朝夕相伴。無論是新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還是第二屆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暨博覽會,機器人技術都綻放出異樣的光彩,從醫療服務到遠程傳感操控,智能機器人井噴時代的到來,正成為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推動力。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