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于很多養殖戶來說不算是個好年景,除了生豬養殖效益較好外,大多數養殖業處于低利潤甚至虧本的邊緣。說到2016年有何新打算,不少養殖戶決定重新布局,減少那些市場飽和的品種,并努力拓展新的銷售渠道。
袁兆明:增加蛋雞減少肉雞
袁兆明是靈璧縣大廟鎮的規模養殖戶,他養殖蛋雞、肉雞十幾年,2015年他的養殖場出欄肉雞20萬只,兩萬只蛋雞年產蛋500萬枚。 “去年的肉雞價格不高,每斤才兩三元,最嚴重的時候一只雞都要虧損三四元,全年肉雞養殖我虧損了三四十萬元。 ”袁兆明告訴記者,蛋雞的行情卻是非常好,雞蛋價格基本保持在每斤4-4.5元,去年賣雞蛋賺了20多萬元。 “這個主要是由于前幾年雞蛋價格下跌較多,養殖蛋雞的農戶減少,因此市場供應量減少,而肉雞養殖周期短,只要有利潤,大家就一哄而上,導致供應量超過市場需求量。 ”袁兆明說,從2015年來看,蛋雞的養殖利潤要高于肉雞。
談到2016年的新打算,袁兆明說,今年他要減少肉雞出欄量,增加三萬只蛋雞存欄量,目前已經籌資近百萬元,準備春節節后動工建設蛋雞養殖棚舍,除此以外,他還要帶動周邊的農戶增加蛋雞養殖規模。 “我今年還要開設網店,利用互聯網賣雞蛋,多開拓一些銷售渠道。 ”
劉軍:肉羊養殖要堅持下去
2015年,肉羊養殖可謂雪上加霜,肉羊價格一降再降,有的品種的肉羊甚至降到每斤四五元,養殖戶虧本比較嚴重。金寨縣白塔畈鎮肉羊養殖戶劉軍幾年前在長豐縣養羊,但受場地等條件限制養殖規模不大,2013年回到老家白塔畈辦起了規模化種羊場。劉軍流轉了當地荒山和農田近千畝種植牧草,還成立養羊合作社,負責提供種養和技術,先后發展9個羊場,存欄量高達5000只。 “2015年的肉羊價格太低,這一年我基本是白忙。 ”劉軍說,當地的肉羊價格一度跌到每斤6—8元,賣一只羊就要虧損好幾百,2015年養羊虧損了近40多萬元。
劉軍說,雖然2015年養羊沒賺到錢,但是還是要堅持,下一步要擴大規模,把周邊的肉羊都收購過來,爭取存欄量達到萬只。 “現在我考慮的是開辟新銷路,要開酒店,專門賣羊肉。 ”劉軍告訴記者,他準備在金寨、合肥等地開飯店,賣自己的羊肉,然后再利用互聯網推廣自己的羊肉,越是市場不好,越是要堅持住,把自己的羊養好,羊肉品質好了,自然就有顧客來購買。
劉強:擴大土黑豬養殖規模
今年27歲的劉強是太湖縣小池鎮人。 2013年初,大學畢業的他回到家鄉,選擇家鄉一處山崗,打下自己的創業之基。在創業之初,劉強就注重走品牌之路,2013年8月,成立了“皖鄉”黑豬生態養殖場,逐步形成了以太湖縣小池鎮海會村大洼山為養殖基地,小池鎮指定地點屠宰,園區加工分割、包裝、電商銷售,并在樸初中學邊建立了實體店,串起“養——加——銷”一體化產業鏈。 2013年底,首批40頭黑豬出欄,產肉6000多斤,產值10多萬元,全部銷往本地市場。因其口感好、肉品質極佳,適合中高檔人群消費,受到市民熱捧,一度俏銷。 2014年新年剛過,劉強便動員鄰縣望江、宿松的兩個大學同學,加入了自己的創業團隊。闖市場、逛朋友圈、發微信、做電商,線上線下,三個同學成為黃金搭檔,如魚得水,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2015年,他全年出欄黑豬500頭,每斤黑豬肉價格高達30多元,全年養豬利潤達到30多萬元。
2016年,劉強要將自己的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年出欄700頭,而且要開設自己的淘寶店,在上海等地開設專賣店,推銷自己的特色豬肉。 “只要我堅持自己的夢想,養好豬,買好豬,就一定能成功。 ”更多最新市場調查、、行業分析、調研報告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