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雙十一”當天,某購物網站高達912億元的總交易額相信讓不少人都很震驚,隨著智能手機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不管你樂意不樂意,“+”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繞不開的部分,眾多的“低頭黨”、“剁手族”渾然一體,構成了數目驚人的“網購大軍”。
除了討論各類網購網站、APP的體驗優劣, 如何在網上消費得更安全、更放心,也成了不少消費者關注的問題。
“退貨運費險”等網絡險種 受到消費者青睞
最近,張女士在某購物網站為自己挑了一條裙子,到貨試穿之后卻發現不是那么合適,退貨又感覺麻煩,而且不劃算,因為裙子本身也不貴。于是,張女士就把裙子送給了自己的閨蜜,閨蜜告訴張女士,以后網購再買到不合適的物品,可以選擇退貨運費險,這樣的話,退貨就不用自己再掏運費了,張女士閨蜜說的時候特別得意。
這款退貨運費險,承保的是某購物網站上“7天無理由退換貨”商戶協商一致的商品,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賣家的,一種是針對買家的,每一筆交易只需一方投保。按賣家的投保協議規定,保費的確定將按照賣家前3個月的退貨率確定,如果退貨率在0.5%以下保費為0.1元,退貨率為0.5%~1%保費為0.2元,以此類推。而買家繳納的保費是按賠付金額的5%收取,如支付0.5元保費,對應的賠付金額為10元,其中最高可投1.25元獲得保額25元。“以前從網上買東西,最害怕買到不滿意的物品,把貨退了自己還得賠上十幾元郵費。現在有了這個險種,就沒后顧之憂了。”身為網絡購物達人,張女士對這款“退貨運費險”很是青睞。
保險業涉足電商市場是趨勢
當今的保險幾乎無孔不入,名目繁多的險種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而傳統險種,如壽險、財險、健康險、責任險等似乎已滿足不了人們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保險需求,借助互聯網金融發展所帶來的產業融合,保險公司不僅能分享電商平臺獨具的海量資源,更能滿足自身發展的保障需求。如何在互聯網保險領域服務好這些消費者,是很多保險企業都非常“拼”的地方。
大多數網民針對網絡消費出現的新險種表示認可,他們認為這些新險種的出現進一步保障了消費者的權利。業內人士分析:“這些新險種如果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慢慢完善起來,必然會促進電子商務和保險公司的發展,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也會規范目前混亂的網購市場,間接迫使商家提供質量可靠的產品。”
選對保險 為網絡消費保駕護航
綜觀各大購物網站推出的種種大型“購物節”,已經不僅僅是電商之間的“廝殺”了。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讓他們擁有更好的消費體驗,不少電商平臺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保險產品,從而為消費者網上購物保駕護航。
除了上述的退貨運費險,還有諸如物流破損險、正品保證險、品質保證險等險種。以正品保證險為例,如果消費者覺得自己買到的貨品是假冒產品,提供相關的材料后,保險公司鑒定確實是假貨,會對消費者進行一定程度的賠付。而物流破損險就是商品在運輸過程中如果發生一些破損,保險公司就會理賠,品質保證險主要是保障商品的品質。
以上這些保險基本都不用消費者自行掏腰包購買,有些是賣家提供,有些是電商平臺提供,整個過程都可以由消費者自助、自動完成,在訂單詳情頁面都會有顯示,提示消費者怎么操作。
“隨著網購規模的日益擴大,其背后的保險需求也被激發出來,未來會出現更多的保險產品為廣大消費者服務。”一位從事保險行業多年的工作人員介紹。
網購加入保險固然能讓我們消費得更安心,但是也不要盲目投保,隨著各大保險公司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日趨白熱化的競爭態勢,各種創新性的險種也會越來越多,消費者在選擇時一定要清楚產品實質,不要被宣傳噱頭蒙蔽。
電商平臺不可只為創新而創新,要真正利用好保險這一分散風險的武器,從消費者身上獲取利潤的同時,也要想著為消費者謀取利益,實現電商與保險的雙贏。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