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靈核網統計,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無人機研發生產企業已超過400家。整理發現,目前無人機不僅僅用于航拍、影視領域,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地震火災救援、新聞直播、旅游業、房地產、考古業、測繪、勘測、農業、野生動物保護等。
市場開啟的同時,空域安全及配套鋰電池續航能力成為其發展的兩大瓶頸,在此背景之下,政策監管的出臺以及鋰電池相應技術的突破就顯得迫在眉睫。
未來航拍及娛樂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
無人機分為軍用和民用兩大應用類別,而民用無人機又分為專用無人機和消費級無人機兩類,其中采用鋰電池作為主要動力的是民用無人機。
目前專業級無人機可在農藥噴撒、森林滅火、人工降雨領域直接應用,而加上其他輔助設備后,專業級無人機在數字化城市勘探與測繪、海防監視、邊防巡查、氣象探測、地質勘探、攝影、防災減災、緝私反恐等領域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而消費級無人機一般用作航拍與玩具。
航拍及娛樂、農林、安防、電力四大領域是無人機市場的重點細分領域。其中,航拍及娛樂未來市場規模達到300億。
不過,目前多旋翼無人機負載較差,不適應物流行業應用,同時各國在低空域管制嚴格,政策前景尚不明朗,因此,物流領域暫時還無法規模化應用。
《2015-2020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投資前景研究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達到63億美元,預計未來10年無人機市場規模還將持續增長,到2021年無人機市場規模可達到100億美元,到2023年無人機市場規模可達到115億美元。其中,軍用無人機占比為86%,民用無人機占比14%。
空域安全及續航能力亟待解決
隨著多種類型無人機的出現,行業也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1)、政策法規尚不明確。我國政府對于低空空域飛行的管理還不完善,民航局相關領域管制條例尚未正式頒布,監管機制不明確;
(2)、無人機的技術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小型民用無人機續航時間普遍未能超過半個小時,在風雨天等復雜環境下飛行穩定性較差,載重能力也較弱。
隨著無人機市場進一步擴大,空域安全成為無人機監管的一大問題。無人機墜落導致人員砸傷、無人機的偷窺行為遭到控訴等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不久前,因受到無人機飛行影響,導致成都機場東跑道停航關閉1小時零20分鐘,直接造成55個航班不能正常起降。大量無證、未申報的黑飛正在給公共安全帶來隱患。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曾表示,目前中國的無人機很多都處于無監管狀態:操控者沒有資格證;起飛之前沒有向相關部門征得飛行許可;也沒有在指定空域飛行。
對于普通玩家而言,培訓成本高、申報流程復雜、可操作性差等因素使他們更愿意在灰色地帶中繼續游走。
目前,市面上的無人機主要采用鋰電池作為主要動力,續航能力一般在20分鐘至30分鐘之間,這是無人機發展的一個重大短板;而在比較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由于載重低,使相關領域的作業如農業植保就難以實施作業,由此可見其短板的限制和影響效率的程度是不能低估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