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由中國改革報社《能源發展》周刊主辦,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發改委協辦,北京國發智慧能源研究院、光伏們聯合承辦,國務院扶貧辦、呼和浩特市等相關領導以及若干家業內知名企業近400人參與了此次活動。
論壇圍繞光伏領跑基地、光伏扶貧、設備選型、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以及如何提高光伏轉換效率、降低度電成本和保障光伏扶貧的質量等行業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以期構建企業與光伏項目所在地方政府、相關設計單位搭建溝通橋梁,助推新領跑者基地和扶貧項目更快、更好的落地,實現多方共贏。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邢俊平在致辭中介紹道,呼和浩特市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府城市,是連接東北、華北、西北和俄蒙的重要節點城市。作為國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呼和浩特市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工業取得長足發展,尤其是光伏發電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市并網裝機達90.53萬千瓦。并且積極嘗試利用各旗縣區光伏發展基礎條件和區域特點,堅持技術領先、綜合利用、創新發展、就地消納、多能互補原則,形成了光伏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光伏與設施農業建設相結合,光伏與畜牧業發展相結合等多種形勢并存的光伏電站發電模式。
隨著山西陽泉、芮城招標工作的開展,2016年5.5GW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正式啟動。領跑者與光伏扶貧作為今年以來光伏發展的重要方向,越發受到市場的關注。中國改革報《能源發展》周刊執行主編、北京國發智慧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張宇在致辭中表示,“領跑者”計劃的實施將推動整個光伏產業向高效、低成本方向發展。而光伏扶貧則是為千家萬戶貧困百姓帶來實實在在實惠的政策。希望今天在座的有識之士在討論交流中,共同為中國光伏產業獻計獻策,使所有的中國光伏人能夠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一起來駕馭中國光伏產業的希望之舟,駛向主流能源的彼岸。最后也是重要的一點,無論是領跑計劃還是光伏扶貧,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具有創新和示范意義,同時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既然是創新,缺點和瑕疵都是難免的,但是一定要看主流,大家齊心協力去克服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中國光伏產業依然任重而道遠。另外,受國家能源局委托,中國改革報將牽頭啟動陽光照亮扶貧路調研項目,以期為光伏扶貧項目提供更好的借鑒及參考。
光伏扶貧作為扶貧大計的一條有效途徑,在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受到政府及企業青睞,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問題也隨之而來。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許健民在演講中著重從背景、收益、模式、補貼、資金、質量六大方面對光伏扶貧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解讀。
許健民副司長認為,發展村級光伏電站是新能源發展和扶貧開發精準結合的重要方式,既能保證貧困村、貧困戶獲得發電收益,又能合理利用閑置土地,也能夠有效的帶動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同時通過購買企業服務的方式,還可以解決電站運營的問題。但是,企業進入門檻偏低、已建成的電站運營管理不夠規范完善、財政的補貼資金不能足額及時到位等問題接踵而來。還有參與企業融資的手段相對少一些,大面積鋪開資金鏈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甚至斷裂的風險。光伏扶貧還有諸多問題需要市場去認真思考及探討。
而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發改委副主任幺紅杰則從管理體制投融資機制、電力市場機制、城鎮可再生發展機制、光伏發展模式、土地利用模式、就地消納等方面對呼和浩特市光伏發展創新思路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幺紅杰副主任表示,呼和浩特作為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的地方,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在新能源生產、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方面做到了先行先試和創新發展。
在管理體制創新方面,從投資相對優選、先進技術示范要求以及政府創新管理模式方面入手,在保證技術先進和示范性,項目進度和質量可靠的條件下,設定了準入條件和競爭要素因素,采用招投標的方式優選項目列組;
在投融資機制創新方面,結合自身的特點,設立區域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分布式光伏投融資平臺,開展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以及可再生能源融資租賃業務,與大型企業機構和配套的租賃公司共同合作,打造發展基金,融資租賃,統借統還融資平臺,綠色債券等多層次的融資服務體系,為能源基地建設和運營期的不同階段提供差異化融資服務;
在電力市場積極創新方面,呼和浩特市結合電力市場的改革,組建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建立售電側電力交易市場,完善交易平臺和交易機制,通過現貨和中長期交易豐富交易形式,及時組織可再生能源企業進行交易,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作為市場主體;
在城鎮可再生發展機制創新方面,創新城鎮分布式能源發展機制,加大消費側改革,積極發展各種新能源。在風電供暖,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分布式光伏應用和新能源微電網和能源互聯網方面,推動一批示范項目形成分布式能源發展新機制。創新光伏扶貧的管理機制,從光伏扶貧對象的識別確定和扶貧項目的選擇,光伏扶貧投資經營模式和扶貧資金籌措方式收益分配管理等方面入手,將發電和扶貧相結合;
在光伏產業發展模式創新方面,呼和浩特市根據各個旗縣區的光伏發展基礎條件和區域特點,堅持技術領先,綜合利用,創新發展,就地消納和多元互補的原則,采用技術創新推動成本下降。風光儲能,風光儲示范基地建設,分布式的光伏電站建設,多產業融合,土地治理光伏電站建設等多種形式并存的模式,實現光伏建站的多樣化和產業共享發展;
在就地消納創創新方面,呼和浩特市已經開展了風電供暖試點活動,或后續將結合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電供暖,新增工業負荷三方面增大消納比例,基地電站就近接入工業園區和服務業相對集中區,促進光伏發電的就地消化率;
在土地利用創新方面,呼和浩特市為了節約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光伏基地按照生態治理廢棄或者污染土地治理以及農業加光伏電站加旅游三產融合發展思路,對鹽堿地,自然保留地、水面牧草地等資源進行整體布局。光伏發電項目采用農業、牧業、漁業、林業光伏等類型的建設,實現光伏電站的多樣化,產業共享融合發展。
呼和浩特光伏基地建設以創新發展為核心的同時,還以打造光伏檢測能力和探索發展新模式,持續推動光伏技術產業進步和升級。在建設太陽能應用實證和檢測基地方面,呼和浩特市通過申請國家相關檢測資質,逐步形成市光伏發電關鍵設備和系統的檢測認證能力。促進全市光伏發電產品市場準入機制的形成,確保全市光伏發電投資建設進入高質量的良性發展軌道。同時借助該測試平臺,積極開展光伏發電應用集成,并網遠行等相關技術聯合開發,促進呼和浩特光伏發電技術和應用的整體進步,同時開展其他太陽能產品的研發實驗。
在建設光伏技術創新示范基地方面,呼和浩特以領跑者計劃為基礎采用競價上網方式,優選投資企業,倒推企業改進,組件制造方法,改善生產工藝,提高光伏電池組件轉化效率和降低衰減,結合城市用電負荷和特性,借助智能電網技術建設風電儲示范基地,以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為主要供電電源,通過配置適當的儲能設備,提高區域內新能源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同時,幺紅杰副主任表示,在光伏發展進入多元化的今天,希望以創新為核心的呼和浩特市光伏發電基地的建設能為中國的光伏發展提供新的發展路徑和探索選擇。
另外,幺紅杰副主任介紹道,為迅速推進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創新工作,實現區域綠色發展的新道路。呼和浩特市在去年12月底,開始著手編制呼和浩特市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發電基地規劃,經過半年的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發電基地的規劃以及近期的實施方案,電力接入消納專題,土地利用條件專題和創新發展報告的編制工作,已經具備了基地申報的條件。按照清潔高效、集約利用、本地消納、技術先進的原則,光伏發電基地規劃設計的總裝機規模30億瓦,總投資236.3億元,項目采用分步實施和有序開發的原則,在2017年繼計劃完成1500MW裝機的并網發電,在2020年的裝機規模達到600MW,2025年的裝機規模達到700MW。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聯系靈核網項目部或者直接進入靈核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