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糧食、飼料和工業原料兼用農作物,現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農作物。據靈核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5.57億畝,總產量2.05億噸,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占糧食的27.51%和32.99%。玉米最早的時候主要是口糧消費,但目前已經發展為真正的飼料、工業、口糧的三元作物,并成為開發用途最廣、附加值最高的作物。2016年飼料用玉米占比達到73%,工業用玉米占比也超過20%。2007年以前我國玉米供大于求,是凈出口國,但2007年之后由于飼料和工業需求快速增加,已成為凈進口國,尤其是最近三年進口量快速上升,已達數百萬噸級別,雖然仍然占總消費的比例不大,但供需缺口擴大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因此近年來玉米價格上漲較快,種植效益較好,在此帶動下種植面積快速增長,主要是東北區域逐漸占據了原來大豆種植的面積。
歷年玉米播種面積
歷年玉米總產量
玉米價格快速上漲
玉米消費結構
玉米種植優勢區域集中,單產提高空間較大。我國玉米種植主要集中在東華北、黃淮海和西南三大區域,分別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45%、35%和15%。其中東華北的春玉米種植區域一般全年只種一季玉米,生長周期長,水肥條件好,因此單產水平高出全國10%;黃淮海區域是冬小麥夏玉米輪作,一年兩熟,生長周期比東華北區域短,單產和全國平均水平相當;西南地區主要是山地和丘陵種植玉米,土地和灌溉條件較差,因此單產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7%。總體來看玉米單產在360公斤/畝左右,僅有世界先進水平的60%,未來通過推廣優質雜交種,還有較大的提升潛力。
歷年玉米單產水平
玉米單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
玉米優勢區域布局示意圖
玉米種子市場空間巨大,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70億元,占全國種子市場的三分之一。2015年,全國玉米制種面積超過342萬畝,主要集中在甘肅、新疆和東北,年生產玉米種子18.46億公斤,實際用種量約11.75億公斤,市場規模接近200億元。由于玉米播種面積、商品化率均已接近極限,而畝均用種量逐漸下降(因為單粒播精品種子的比重越來越大),玉米種子市場規模的增長主要靠種子價格的提升。2004-2011年玉米種子均價從6.9元/公斤漲到18元/公斤,年均漲幅高達15%,高于同期商品玉米價格9%的年均漲幅。雖然近年玉米種子制種過剩,行業庫存偏高將導致漲幅回落,但預計之后仍能維持每年10%左右的漲幅。按照我們的測算,到2020年玉米種子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370億元。
玉米種子均價逐年上漲
玉米種植畝均種子費用逐年上漲
單粒播帶動玉米畝均用種量下降
玉米種子庫存回到歷史高位
玉米優勢區域布局示意圖
第一大品種鄭單958已推出超過十年,玉米育種研發仍然有待突破。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推廣玉米單交種到現在,中國經歷了六次大的品種變革,前五代的代表品種分別是中單2號、掖單2號、丹玉13、掖單13和農大108,目前推廣面積最大的鄭單958屬于第六代的代表品種,先玉335推廣時間晚于鄭單958,但并沒有明顯的突破和替代鄭單958,因此也屬于第六代品種。而一些近幾年推出的新品種如登海605、隆平206、農華101等從品種綜合表現來說仍然沒有明顯突破,從親本血緣關系上來看也與鄭單958或先玉335比較接近,都屬于“類958”或者“類335”的改良品種。由于玉米品種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一個優秀品種的鼎盛期能夠占據全國10%甚至20%的面積,一旦有公司能夠推出突破性的新一代品種,必將給公司和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
玉米種植品種CR5占比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