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6年我國玉米市場行情大幅趨弱運行,今年是供給側改革的首年,玉米市場也由臨儲政策向著市場化改革,隨著市場化進程的逐漸推進,玉米市場將逐步發展成為按照價格規律運行的市場,市場成為價格調節的主體,而且企業將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種植業也在向著根據規模化的發展邁進。那么在市場化調節為主的今天,玉米價格在各季度呈如何走勢呢?發布對其做出了總結。
2016年第一季度:國內價格整體保持穩中趨弱局面,雖然國儲持續收購,但對國內玉米市場支撐力度有限。
一方面,2015年國儲收購價格首次下調,促使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呈直線走低趨勢,而在國內玉米市場處于“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的三高背景下,市場供應量較為充足,致使玉米價格易跌難漲。
另一方面,國內玉米深加工及飼料企業受下游市場持續疲軟影響,生產經營狀況低迷,開機率持續下降,產品庫存積壓嚴重,對玉米原糧需求將繼續保持疲軟態勢。鑒于國儲庫存量龐大,2016年拋儲力度強大,玉米市場消費低迷,后期利空政策頻繁出臺,多方因素影響,國內玉米價格仍將承壓前行。
2016年第二季度: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由穩中震蕩轉為逐步趨強局面。一方面隨著東北國收購政策的持續進行,截止4月30日,東北國儲累計收購量:12542萬噸,再次創造了國儲收購的最高紀錄,東北、華北優質玉米大量流入國儲,造成市場基礎原糧緊缺,而隨之開始的國儲拍賣主要為超期玉米,因質量和價格原因,企業接受意愿一般,在國內基層玉米市場原糧逐步耗盡的基礎上,國儲拍賣并沒有達到全面接替國內玉米供應。另一方面隨著玉米相關副產品銷售進入旺季,促使國內用糧企業開機率提高,對玉米原糧需求逐步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促使市場價格一路上漲,截止6月底,部分企業國標二等糧玉米收購價格突破2000元/噸。
2016年第三季度: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由高位穩定轉為震蕩趨弱局面。一方面國儲陳糧拍賣持續進行,超期定向、分貸分還、包干銷售陸續登臺,陳糧不斷供應市場,同時進入8月,國內各地新季玉米陸續收割上市,新陳糧交織供應市場,市場玉米流通量保持充足局面。另一方面國內企業開機率持續維持較低水平,玉米副產品方面走貨持續低迷,企業原糧需求疲軟態勢難以改變,市場對價格看空心態增強,對原糧采購積極性降低,不敢做大量庫存儲備,多以隨用隨采策略為主。在這種情況下促使市場價格一路下行,截止9月底,華北地區企業國標二等糧收購價格已跌至1500-1600元/噸。
2016年第四季度:國內玉米市場持續趨弱,市場價格大幅下調。國內玉米價格繼續趨弱運行,糧點方面:臨近年底北方主產區基礎余糧充足,農戶出售意愿變強,市場供應增加。用糧企業方面:均維持安全庫存,隨著價格下調,備貨時間延后,壓價心理較強。南北港口持續下調,船期密集,庫存充足。同時國內天氣影響因素降低,物流運輸得到緩解,外部干擾因素已逐漸淡化,東北產區傳統的上量高峰期來臨,供應壓力凸顯,市場利空氛圍濃郁,玉米價格跌跌不休。
2016年的玉米價格波動明顯且整體呈下滑走勢,主要受國儲政策影響。
綜上所述:
2016年國內玉米市場行情呈現階段性劃分,國內玉米價格:上半年穩中震蕩,下半年震蕩趨弱態勢。上半年,國儲創造歷史最高收購量,基層糧源緊張,陳糧拍賣持續進行,超期定向、分貸分還、包干銷售陸續登臺,陳糧不斷供應市場,市場價格由國儲陳糧主導,呈現穩中震蕩態勢。下半年,新季玉米投入市場,東北歷經八年的國儲收購政策宣告結束,北方主產區基層原糧充足,用量企業備庫意愿下降,市場看空心態逐步增強,9月份汽運限載政策出臺,進一步限制國內玉米流通,北方主產區玉米外發不暢,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創造歷年最低點,截止2016年第四季度,國內玉米市場進入低迷期。
展望2017年我國玉米市場行情走勢:
首先:種植面積減少
針對當前國內玉米市場供大于求、庫存大幅增加的形勢,農業部將加快構建“鐮刀彎”地區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計劃到2020年,該區域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1億畝左右,比目前減少5000萬畝以上。自政策文件實施以來,2015年國家受此調降玉米臨儲價格(由1.12元/斤調降至1元/斤),2016年玉米種植面積即出現了近3000萬畝的調減(主要為鐮刀灣地區),2017年的玉米種植下滑將是確定性事件,預計玉米種植面積將繼續調減1000萬畝以上,并且至2020年累計下滑種植面積5000萬畝。
其次:進口玉米及替代品數量減少
按《2017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申領條件和分配原則》規定,明年玉米進口配額仍為720萬噸,非國營貿易占比40%,與去年無異,高粱、大麥等替代品進口仍無配額限制。考慮到國內玉米市場仍以市場化進程及去庫存政策為主方向,隨著東北臨儲政策退市,最新東北市場價格持續低迷,受制于后期新糧上市壓力及集中上市期后去庫存政策進一步落實的預期下,市場價格及此后政策糧投放價格或為未來玉米市場主流價格的核心參考指標,國內玉米價格整體仍延續下跌行情,限制內外價差的進一步擴大,由此,預計替代品進口數量繼續收窄并轉化為對國內玉米的消耗。
最后:2017年農業供給側改革——玉米首當其沖
2017年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玉米改革措施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去供給,繼續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另一方面通過加大補貼力度,大力發展燃料乙醇、玉米淀粉等玉米深加工企業去庫存增需求,國家政策刺激和行業盈利的回升將大幅推動燃料乙醇行業發展。國家能源局“十三五”規劃計劃燃料乙醇年利用發展規模達到400萬噸(15年年產量為210萬噸),即燃料乙醇中玉米消費量每年新增近600萬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