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計2017年國產油菜籽走勢與2016年類似但區間偏小。
預計2017年國產油菜籽實際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雙雙下降。種植收益處于競地劣勢仍是油菜籽種植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預計在未來幾年也難有大的提高。雖然2017年國產油菜籽單產和總產量還需看后期天氣情況,但根據2016年12月對主產省湖北地區油菜籽種植情況調研,由于2016年10~11月份當地天氣較為干旱,不僅嚴重影響了新季度油菜籽的種植,預計新季度油菜籽種植面積較上年度繼續減少,還將對最終油菜籽質量和產量造成不利影響。
預計2017年夏收油菜籽上市前,國內油菜籽市場仍將有價無市,以穩為主。一是市場留存國產油菜籽數量稀少,雖個別小作坊庫存足夠支撐到下一季國產菜油上市,但也只能滿足自身需求,市場不會有國產油菜籽流通,國產菜籽一籽難求,將支撐其價格。二是小機榨油價格較其他植物油價格偏高,預計榨利在2017年上半年難提高,因此同期國產菜籽油價格也難上升。
預計2017年新季油菜籽上市期間,價格高開高走,但漲幅會低于2016年同期。一是農民惜售,小機榨對國產油菜籽的需求,及2016年國產油菜籽收購價的快速走高,均會抬升2017年國產油菜籽的收購價。二是小機榨油價格已較其他植物油品種處于劣勢,小機榨的利潤也難有大的提高,這一因素在2017年新油菜籽上市后將繼續生效,并抑制國產油菜籽價格。三是主產區大型壓榨企業出于對風險的規避,預計2017年將與2016年一樣多觀望少收購開工,國內可貿易的油菜籽仍將多流向小作坊。
預計2017年夏收油菜籽收購結束秋收油菜籽上市之后,國內油菜籽價格仍有上升空間。一是雙節前是需求旺季,小機榨的需求也會對國內油菜籽價格起到一定上拉作用。
二是預計臨儲菜籽油在2017年9月份將消費殆盡,四季度國內菜籽油價格非常有想象空間,并對國內油菜籽價格利多。
(二)預計2017年上半年國內菜籽油將弱勢寬幅震蕩,下半年將走出趨勢向上的行情,并見兩年新高。
分析后勢,利多因素有:一是人民幣仍在下跌通道,市場預期在7.3~7.5會止跌。因此,匯率給國內植物油成本帶來的推動仍存在,并傳遞到國內菜籽油市場,但幅度不會有2016年這樣大。
二是2016/17年度,我國食用植物油生產量預計為2786萬噸,較上年度增加43萬噸;進口量預計為69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33萬噸。該年度食用植物油食用消費量預計為319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15萬噸,增幅為3.7%;工業及其他消費量預計為365萬噸,較上年度增加27萬噸。年度食用植物油供需缺口 為93萬噸,庫存繼續下降,抑制回調空間,資金逢低進場的積極性也將提高。
三是在股指松綁和股市活躍起來之前,從這個市場流出的資金仍會在商品市場興風作浪,而國內菜籽油仍處于歷史低位水平,向下空間有限而向上空間無限,資金更傾向于逢低做多。不過,這部分資金的進出也會加大包括菜籽油在內的國內植物油市場的運行區間震幅和日內波動震幅,尤其菜籽油期貨盤子較小,游資比重較高,因此預計2017年菜籽油的震幅會高于豆油和棕櫚油。
四是隨著拍賣的繼續,國內臨儲菜籽油庫存所剩無幾,按照每周約10萬噸的拍賣進度,預計到2017年5月底即將全部拍賣完,5~9月滯留在企業的臨儲菜油也將消費殆盡。而現實情況是,國內油菜籽產量和進口量均難有大的增加,國內菜籽油產量與近兩年因低價而大幅增加的國內菜籽油消費之間,存在巨大缺口,歷來高價抑制需求,當彌補這一缺口的臨儲菜油消費殆盡時,只有當國內菜籽油價格漲到消費份額被其他植物油替代,才能再次恢復供需平衡。因此,對資金來說,長線多菜油空豆油,或多菜籽油空棕櫚油,均是較為安全的投資機會。
分析后勢,利空因素有:一是從統計規律來看,棕櫚油產量往往在減產后會在下一年度豐產,市場普遍預計2017年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較2016年將提高650萬噸。每年的4~11月是棕櫚油單月生產旺季,如2017年4月份以后主產國棕櫚油產量和庫存將快速回升,棕櫚油將由2016年的領漲品種轉為2017年的領跌品種,并傳遞到國內菜籽油市場。不過因天氣問題帶來的產量不確定一直存在,如主產國棕櫚油產量和庫存量未如市場預期上升,國內菜籽油表現將比預期強。
二是2017年上半年國內菜籽油因臨儲菜籽油的拍賣而供給充裕。同時因2016年四季度國內大豆和進口油菜籽壓榨利潤豐厚,部分企業的套保單做到2017年9月,因此預計2017年上半年國內大豆和油菜籽進口量,及壓榨企業的開工率都保持在歷史高位水平,國內植物油市場整體供給充裕,基本面不支持行情持續向上。
三是與2016年類似,2017年也將黑天鵝事件頻發,由此帶來的系統風險,及資金為規避風險在市場的進出,均會給包括菜籽油在內的國內植物油市場帶來大的震蕩和回調。
綜上所述,基本面壓力和棕櫚油帶來的回調壓力均集中在2017年上半年,鄭菜油主力合約第一支撐位在6900-7000元/噸,第二支撐位在6600-6700元/噸。下半年隨著基本面好轉,國內菜油在資金推動下,價格充滿想象空間。操作上,上半年建議觀望為主,逢低可輕倉多單,在二季度底三季度初,可陸續買多。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