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產品市場發展狀況,該如何發展?
2017中國農產品市場總體走勢 農產品 2017國內年農產品市場走勢總體將保持基本穩定
生活經濟迅速發展,農民受益主要來源是農產品經營受益,06年農產品價格成機制進一步深化改革,農產品價格由供求決定的特征明顯,外部因素增強,農產品市場針對國內外融合程度的加深,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加大。
從“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對2016年的測度和市場供需分析情況看,稻谷、小麥價格穩中有跌,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價格國內外聯動性增強,玉米及替代品進口減少,畜禽產品進口增幅較大,蔬菜、水果季節性波動特征明顯,大蒜等個別品種價格漲幅較大。
1月16日“200指數”為108.87,同比高2.31個點,比月初上漲2.02。其中,“菜籃子產品200指數”為110.05,同比高2.46個點,比月初上漲2.27個點。據我們分析,目前蔬菜在田面積穩中有增,豬肉維持緊平衡,水產品供應穩定,綜合考慮節日需求拉動和天氣因素影響,預計春節前主要“菜籃子”產品價格將會繼續季節性上漲,春節后將季節性回落。我們預計“菜籃子”產品價格變化對CPI的影響不會超過去年同期。
從農產品市場總體形勢看,2017年在供給總量相對寬松的大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農產品價格上漲支撐因素不足,下行空間也不大,“200指數”預計將總體平穩、小幅振蕩。
我們將加強市場信息分析預警工作,做好“200指數”的監測與發布,同時也提醒農業生產經營者密切關注市場價格變化,有效防范市場風險。
1. 如何看待今后蔬菜市場走勢
問:去年蔬菜價格波動比較大,價格總體水平高,請問主要原因是什么,春節期間菜價將如何運行,今年市場形勢如何?
答:2016年蔬菜價格波動幅度確實較大,2月份突破近15年的歷史最高位,5月份又創近5年最大跌幅,7月以后波動上漲。氣象災害是蔬菜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春季兩次倒春寒、夏季洪澇、秋季強寒流和多次臺風等災害都對蔬菜供應造成一定影響。
從歷年情況看,受節日因素影響,每年春節前和春節期間,蔬菜價格都會出現一定程度上漲。從今年情況看,目前全國蔬菜在田面積穩中有增,如果下半個月不出現大面積的雨雪冰凍等不利天氣,春節期間蔬菜價格漲幅應該不會高于上年。
從2017年全年情況看,隨著全國各地大力調整種植結構,積極發展蔬菜生產,種植面積和設施水平穩步提高,品種結構和上市檔期也進一步優化,如果不出現大的氣象災害,2017年蔬菜供應是有保障的,價格也將總體平穩。
這里我還要給農民朋友提個醒,多關注市場需求,不要盲目跟風種植,避免出現蔬菜滯銷賣難。
2. 如何應對“賣糧難”?
問:今年東北取消玉米臨儲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改革措施,請問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后市場出現了哪些新變化?當前東北收購形勢如何?如何應對玉米市場價格下跌及農民“賣糧難”的風險?
答:2016年以來,各部門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使玉米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同時,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產業協調發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
從東北新玉米上市后的市場運行情況看,玉米收購價格回歸市場,國產玉米市場競爭力提升,玉米及替代品進口下降較多,飼料和加工消費恢復性發展趨勢明顯,階段性供求矛盾有所緩解。這些都表明,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必須堅定改革信心。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也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市場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集中上市期東北地區運力緊張,部分地區農民“賣糧難”風險加大等。
據我們監測,2017年1月份以來,東北地區,30個水的玉米地頭價每斤0.50元,比2016年底跌4.4%,比去年同期跌30.5%。當前東北地區玉米收購進展總體順利,據國家糧食局監測,截至1月11日,東北地區累計收購玉米4879.5萬噸,同比減少3657.6萬噸,收購進度與2013、2014兩年基本相當,與2013、2014兩年同期平均收購量相比,減少97.1萬噸。
下一步,農業部將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加大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力度,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作用,鞏固和強化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的市場格局。同時,統籌運力調度、發揮國有企業作用、完善信貸擔保政策、加強農戶儲糧能力建設,千方百計防止出現大面積、長時間“賣糧難”。
3. 調減玉米后種什么?
問:剛才唐司長介紹組織專家對“鐮刀彎”地區種植結構調整進行了調研,請介紹下調研主要情況?
答:2016年,我部以玉米為重點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調整“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面積近3000萬畝,今年還要繼續調減1000萬畝。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今后調結構不能靠行政推動,要更多利用市場信號和價格傳導機制。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我們近期組織農業部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團隊等,針對“鐮刀彎”地區種植結構調整重點品種,對涉及結構調整的20個重點品種(包括春小麥、葵花籽、花生、綠豆、黑豆、豌豆、紅小豆、蕓豆、高粱、大麥、蕎麥、谷子、青貯玉米13個品種以及黃瓜、番茄、茄子、辣椒、大蒜、生姜和馬鈴薯7個蔬菜重點品種)產銷形勢進行了專題調研,對2017年的市場形勢進行了預判。我在這里把專家的調研結論簡要介紹一下。
“小、雜、散、亂”是當前雜糧雜豆的種植及經營特點,2016年雖然種植收益整體有所下降,但多數品種價格同比較高,2017年農戶種植積極性不減,預計雜糧雜豆總供應量增加為大概率事件,與此同時,調研顯示,多數品種需求增長不大,專家建議農戶合理安排生產,注意防范價格下跌風險。
幾個主要蔬菜品種,預計2017年市場將總體保持穩定。從調研結果看,除黃瓜種植意向略有下降之外,其它品種都是增加的,這就使得保持價格穩定的壓力加大,建議種植戶密切關注天氣、市場行情等變化,地方農業部門也要加強信息引導,推動產品均衡上市。
版權聲明